[发明专利]一种分离烯烃烷烃的微孔炭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07206.X | 申请日: | 2020-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9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陆安慧;李文翠;郭丽萍;刘汝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B01D5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3 | 代理人: | 雒纯丹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烯烃 烷烃 微孔 吸附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分离烯烃烷烃的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炭吸附剂的骨架结构由纳米炭片连接而成,所述分离烯烃烷烃的微孔炭吸附剂通过包括下述的制备方法得到:
(1)按比例加入二维纳米材料、水和有机溶剂,其中,水和二维纳米材料的重量比为100~300:1,有机溶剂和水重量比为1~3:1;
(2)按比例向步骤(1)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芳香胺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进行聚合得到聚合物,其中,聚合反应温度为30~50℃,酚类化合物与二维纳米材料的重量比为50~100:1,醛类化合物与酚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1,芳香胺类化合物与醛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2~5:1;
(3)将上述聚合物进行凝胶老化得到老化聚合物;
(4)将上述老化聚合物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进行炭化处理得到微孔炭吸附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炭吸附剂中微孔的孔径范围为0.40~0.8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炭片的厚度范围为50~35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炭片的厚度范围为50~3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炭吸附剂颗粒尺寸为0.25~4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炭吸附剂颗粒尺寸为1~3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炭吸附剂颗粒尺寸为0.25~4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炭吸附剂颗粒尺寸为0.25~4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炭吸附剂颗粒尺寸为0.25~4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和/或氮化硼。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和/或氮化硼。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和/或氮化硼。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和/或氮化硼。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和/或氮化硼。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和/或氮化硼。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和/或氮化硼。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和/或氮化硼。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丙酮和乙二醇中一种或两种以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微孔炭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类化合物为苯酚、间苯二酚、间苯三酚、混甲酚、腰果酚和双酚A中一种或两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72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膏板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