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6189.8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7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蔡爱敏;蒋秋燕;彭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9/20 | 分类号: | B60R19/20;B60R19/52;B60H1/00;B60R16/023;B60R16/033;B60K11/06;B60K11/08;B60Q9/00;H02J7/35;F03D9/11;F03D9/3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刘德 |
地址: | 250103 山东省济南市旅游路4***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所述汽车上设置有安全气囊装置、空调系统、测距装置以及风力发电装置,大大提高了汽车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汽车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使用越来越频繁,同时人们对汽车的性能(安全性、操作性以及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环境问题,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时,在汽车与被撞物之间可形成吸能气垫,从而大大减轻汽车碰撞损失。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实现的:一种新型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前保险杠,所述车体内设置有空调系统,所述车体外设置有安全气囊装置,所述安全气囊装置包括设置在前保险杠内的气囊室,所述气囊室内设置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与气囊Ⅰ的一侧连通,所述气囊Ⅰ的另一侧连接有气囊Ⅱ,所述气囊Ⅰ可通过阀门与气囊Ⅱ连通,所述前保险杠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阀门包括阀门壳体,所述阀门壳体内设置有阀门腔,所述阀门壳体上设置有可与气囊Ⅰ连通的气口Ⅰ,所述阀门腔内设置有用于封堵气口Ⅰ的封堵球,所述封堵球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封堵球与挡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可与气囊Ⅱ连通的气口Ⅱ。
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上的压力传感器相应将信号传至控制器,控制器继而动作控制气体发生器起动。气体发生器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进入气囊Ⅰ,气囊Ⅰ会带动气囊Ⅱ从前保险杠内的气囊室喷出,所述在汽车与被撞物之间可迅速形成吸能气垫,从而大大减轻汽车碰撞损失,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的事故中也可对行人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当气囊Ⅰ内的气压足够大时,气囊Ⅰ内的气体可通过阀门进入气囊Ⅱ,避免了气囊Ⅰ由于其内气压过大发生爆破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阀门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挡板的外圈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挡板与阀门壳体螺纹连接;所述弹簧为塔簧。通过旋转挡板可控制弹簧的压缩力,塔黄在伸缩过程中比较平稳。
优选的,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用于给空调供电的车载蓄电池,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给空调供电的空调供电蓄电池,在车辆内部设置用于测量车辆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车载ECU连接,车载蓄电池和空调供电蓄电池分别与切换开关连接,所述的切换开关与车载ECU连接,所述的车载ECU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并且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多个,可以及时的测得车辆内部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给车载ECU,温度传感器可以采用DS18B20,测温范围:-55℃~+125℃,测量精度:±0.5℃,供电电压:3~5.5VDC,这样温度范围完全能够符合车辆使用,并且供电电压为直流,可以直接使用蓄电池进行供电,满足车辆使用要求,车载ECU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可以将温度信息发送到设定的手机上,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温度信息决定是否要启动空调,如果使用空调,使用者通过手机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信息,车载ECU控制切换开关接通空调供电蓄电池和空调,空调启动,无线通信模块采用4G通信模块LE920A4,供电电压3.4~4.2VDC,使用温度范围:-40℃~85℃,这样采用直流供电,可以直接使用蓄电池进行供电,并且温度范围也满足车内环境。切换开关可以切换车载蓄电池或者空调供电蓄电池给空调供电,当某一蓄电池电量不足时,车载ECU就控制切换开关切换供电的蓄电池。
优选的,包括有给空调供电蓄电池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与空调供电蓄电池连接。
由于车辆自身都有发电机会给车载蓄电池供电,所以本方案采用太阳能电池板给空调供电蓄电池供电,这样利用了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车内,这样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不会改变车辆的外部结构,还可以利用太阳能,使用时,可以实际情况选择安装在车内的位置,如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下方的车体上或者后车窗下方的车体上,这样既不会影响车辆的使用,也不会遮挡光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61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