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安装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5917.3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5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畅翔宇;祝青鑫;梁瑞军;王飞球;陶雷;李照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G06N3/00;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许小莉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初期 支护 钢拱架 安装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1)、支撑平台(2)、回转机构(3)、抓取平台(4)和监控机构(6),所述连接杆(1)设置在支撑平台(2)的后端,连接杆(1)与支撑平台(2)铰接,连接杆(1)用于将钢拱架安装装置与液压挖掘机的吊臂连接;所述支撑平台(2)用于将回转机构(3)以及连接杆(1)组合;所述抓取平台(4)包括抓手机构(5)和电磁机构(402),抓手机构(5)与抓取平台(4)前端的滑动块(403)连接,电磁机构(402)设置在抓取平台的中部;所述监控机构(6)固定在抓手机构(5)的中部
监控机构(6)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601)、处理器(602)和安装支架(603),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601)固定在抓手机构的中部预留孔内,所述处理器(602)设置在液压挖掘机的操作室中,所述安装支架(603)通过安装槽孔与抓手机构(5)固定;
处理器(602)内置神经网络算法,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601)实时监控钢拱架位置,经过配准及坐标转换后形成点云数据,并提取钢拱架与其安装位置之间距离数据;然后,将钢拱架空间位置s作为神经网络输入数据,钢拱架位置与安装位置之间距离l作为输出数据,训练和验证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将神经网络模型作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适应度函数f(s,l),钢拱架空间位置改变作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粒子,对粒子群D维解空间里的全部粒子x=(x1,x2,...,xn)进行初始化,根据适应度函数f(s,l)获得粒子群D维解空间里的全部粒子的适应度值,通过粒子群D维解空间里的每个粒子位置xi=(xi1,xi2,...,xiD)T、速度vi=(vi1,vi2,...,viD)T和适应度值的不断更新迭代,确定全局的最优解,从而确定安装装置下一步的调整方向,粒子群D维解空间里的每个粒子每次更新迭代后的速度和位置,如下所示:
xi=(xi1,xi2,...,xiD,)T
vi=(vi1,vi2,...,viD,)T
d=1,2,...,D
i=1,2,...,n
式中,d为维数,i为粒子数,ω为惯性权重系数,k为当前迭代数,c1、c2为加速因子,r1、r2为独立随机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2)包括铰接杆(201)、水平连杆(202)、箱框(203)和螺栓固定支架(204),所述铰接杆(201)设置在箱框(203)的两侧,所述水平连杆(202)设置在螺栓固定支架(204)的位置,与设置在箱框(203)上的螺栓孔以及铰接杆(201)连接,所述箱框(203)为支撑平台(2)的外壳,所述螺栓固定支架(204)铰接于箱框(203)上的预留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3)包括滚动轴承(301)、回转座圈(302)、固定座圈(303)和回转油缸(304),所述滚动轴承(301)设置在回转机构(3)与箱框(203)接触的位置,轴承外圈与螺栓固定支架(204)连接,轴承内圈与回转机构(3)的旋转轴(305)连接,所述回转座圈(302)设置在回转机构(3)的前端,回转座圈(302)将抓取平台(4)固定在回转机构(3)上,所述固定座圈(303)在回转机构(3)的后端,固定座圈(303)通过固定螺栓和定位销与螺栓固定支架(204)连接,所述回转油缸(304)设置在回转机构(3)内部,回转油缸(304)与固定座圈(30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59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