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薄膜铌酸锂波导的集成型偏振分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5406.1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9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时尧成;许弘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126 | 分类号: | G02B6/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薄膜 铌酸锂 波导 集成 偏振 分束器 | ||
1.一种基于薄膜铌酸锂波导的集成型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部分组合构成:1×2多模干涉耦合器(I)、多段式相移器(II)与2×2多模干涉耦合器(III)依次级联构成马赫曾德尔干涉器结构;所述1×2多模干涉耦合器(I)由第一锥状波导(31)、第二锥状波导(32)、第三锥状波导(33)与第一多模波导组成(34);所述1×2多模干涉耦合器(I)中的第一锥状波导(31)与输入波导(0)连接;所述2×2多模干涉耦合器(III)由第四锥状波导(41)、第五锥状波导(42)、第六锥状波导(43)、第七锥状波导(44)与第二多模波导(45)构成;所述2×2多模干涉耦合器(III)中的第六锥状波导(43)、第七锥状波导(44)分别与第一输出波导(1)、第二输出波导(2)连接;所述多段式相移器(II)由第一干涉臂(II-1)与第二干涉臂(II-2)构成;所述第一干涉臂(II-1)由第一连接波导(11)、第一相移波导(21)、第二连接波导(12)、第二相移波导(22)、第三连接波导(13)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第二干涉臂(II-2)由第四连接波导(14)、第三相移波导(23)、第五连接波导(15)、第四相移波导(24)、第六连接波导(16)依次连接构成;
输入光由输入波导(0)传输至偏振不敏感的1×2多模干涉耦合器(I)后,以相同的强度与相位分为两束,并进入第一干涉臂(II-1)与第二干涉臂(II-2);其中输入第一干涉臂(II-1)的光信号依次通过第一连接波导(11)、第一相移波导(21)、第二连接波导(12)、第二相移波导(22)、第三连接波导(13),并通过第四锥状波导(41)进入2×2多模干涉耦合器(III);输入第二干涉臂(II-2)的光信号依次通过第四连接波导(14)、第三相移波导(23)、第五连接波导(15)、第四相移波导(24)、第六连接波导(16),并通过第五锥状波导(42)进入2×2多模干涉耦合器(III);光信号在第一相移波导(21)与第三相移波导(23)主要沿y方向传播,因此在其中传输的TE基模是非常光,而在其中传输的TM基模是寻常光;光信号在第二相移波导(22)与第四相移波导(24)主要沿z方向传播,因此在其中传输的TE基模与TM基模都是寻常光;通过控制第一相移波导(21)与第三相移波导(23)的长度差,以及第二相移波导(22)与第四相移波导(24)的长度差,能够使得TE基模在通过多段式相移器(II)之后,在第一干涉臂(II-1)与第二干涉臂(II-2)之间产生﹣90°相位差,同时TM基模在通过多段式相移器(II)之后,在第一干涉臂(II-1)与第二干涉臂(II-2)之间产生+90°相位差;输入光中的TE基模在进入偏振不敏感的2×2多模干涉耦合器(III)后,由于具有﹣90°相位差,被完全耦合至第一输出波导(1);输入光中的TM基模在进入偏振不敏感的2×2多模干涉耦合器(III)后,由于具有+90°相位差,被完全耦合至第二输出波导(2);平行于输入波导和输出波导传播方向的方向为y方向,垂直于输入波导和输出波导传播方向的方向为z方向;
第一相移波导(21)、第三相移波导(23)均由弯曲波导与y方向传输的直波导构成;第二相移波导(22)、第四相移波导(24)均由弯曲波导与z方向传输的直波导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薄膜铌酸锂波导的集成型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移波导(21)、第三相移波导(23)的长度差,以及第二相移波导(22)、第四相移波导(24)的长度差能够保证TE基模产生﹣90°相位差,同时保证TM基模产生+90°相位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薄膜铌酸锂波导的集成型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波导(0)中输入的TE基模能够传输至第一输出波导(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薄膜铌酸锂波导的集成型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波导(0)中输入的TM基模能够传输至第二输出波导(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54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