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韧性耐高温的UV可剥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04195.X | 申请日: | 2020-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3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胡元俊;温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捷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75/14 | 分类号: | C09J175/14;C09J171/02;C09J171/00;C09J1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张惠明 |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韧性 耐高温 uv 可剥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韧性耐高温的UV可剥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UV可剥胶在高温条件下胶膜变硬、不易剥离的问题。本发明的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份: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10~40%、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0~5%、分子量小于500的单官丙烯酸酯单体Ⅰ10~30%、分子量大于500的丙烯酸酯单体Ⅱ18~51%、光引发剂0.5~5%、表面活性剂0.5~10%、助剂0~6%;本发明还提出了上述高韧性耐高温的UV可剥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得到的UV可剥胶具有耐高温、可剥离、韧性好、可靠性好、百分百固含的优点。可在需要进行高温操作或者会有化学品腐蚀操作中提供临时保护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韧性耐高温的UV可剥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行业在工艺的限制下需要对材料做临时保护。在某道工序可能对材料有所损伤的情况下,用UV胶贴合,充分保护后去除,再进行下一道的工序。由于各种工艺操作的不同,对临时保护的胶体也有各种不同的需求,如需要耐一定的高温、耐各种化学品的腐蚀、耐CNC精细切割,在切割产生的高温与震动时不脱落。传统的UV可剥胶是通过选取对底材粘力较低的树脂搭配上一些常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或是一些对材料无太大粘结力的单体组成配方。在此等配方设计中,往往导致了胶体本身的柔韧性不足,在涂膜较薄的情况下,胶层易断,也就是行业中所说的残胶出现。另一种方式是选择低Tg的单体或树脂使得成品胶体软,但此方法在高温环境下,胶体本身容易粘附在被保护面,尤其是PC等易粘结材料,引发大的材料损伤。
通过对市场上现有的常用UV临时保护胶调研发现,市场上并未存在高柔韧性耐高温的临时保护胶。市场上的UV临时保护胶往往添加少许低Tg点的增粘组成,结果是导致胶体对被保护材料的粘附力大大增加。目前市场上的UV临时保护胶的韧性测试值范围一般在20-100%,通过测试,韧性值范围在150-200%范围最佳,这样在脱胶的过程中不会损伤基材,同时在该韧性范围下不会拉扯太长,方便脱胶。而剥离力是在不脱落的前提下,剥离力越低越好,考虑到在耐CNC切割等工艺下,要震动不脱落,同时脱胶力不能太大,因此范围值在0.2-0.3Mpa效果最佳。在不同的应用工艺上,对用胶点所需的固化也有一定的深度要求,当固化深度不够时,所需保护工件底部胶水不能彻底固化,现有技术的固化深度为0.5-1mm,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在1-2mm范围内的固化深度效果是最好的。
中国发明专利CN201310388295.X(一种触摸屏UV固化可剥蓝胶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触摸屏上可剥型胶粘剂,其组分包括: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10-20%、酚醛环氧丙烯酸树脂5-15%、氨基丙烯酸树脂5-15%、丙烯酸单体5-15%、光固化剂1-5%、二氧化硅0.1-1%、纳米硫酸钡15-25%、滑石粉10-20%、有机颜料铁蓝、群青蓝、钴蓝或酞菁蓝0.1-1%,其主要利用树脂在导电膜上的脱模性较好,搭配无机填料来完成剥离效果。但是因为使用了无机填料,会有胶层韧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需要临时保护下,需要UV可剥胶高韧性耐高温易剥离,目前市场上的技术是常温可剥离,在高温条件下膜易变硬,不易剥离。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高温胶膜变硬、不易剥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高韧性、耐高温的紫外固化胶黏剂,在150℃的条件下烘烤1h仍然具有200%的断裂伸长率,同时具有固化速度快、可剥离、可靠性能好、百分百固含的优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捷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捷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41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