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级账本的去中心化物联网异构标识解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2761.3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1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熊安萍;熊亮;田野;祝清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67/10;H04L69/22;H04L67/1095;H04L67/109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级 账本 中心 联网 标识 解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级账本的去中心化物联网异构标识解析方法,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物联网标识解析架构,利用Hyperledger Fabric超级账本多通道特性,将传统单根节点解析转换为多根节点对等解析;S2:引入基尼系数,构建异构标识解析节点信誉值的解析服务竞争模型,动态平衡各解析服务器负载,提高标识解析效率;S3:设计适用于标识解析的区块结构,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物联网异构标识对等解析。该方法通过解析节点上链和解析多通道的方式以保障异构标识解析的去中心化和稳定性,解决了传统标识解析系统中单根节点解析结构中心化问题,避免了出现单一节点负载过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超级账本的去中心化物联网异构标识解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爆发式增长,物联网中的物体标识是物联网服务中最基础的构成。物联网标识是识别各种物理和逻辑实体的方法,识别之后可以实现对物体信息的查询、管理和控制,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各种物联网应用。出于商业竞争和主权安全的目的,各个国家或者组织都希望能够管控与其所拥有物联网资源相关的标识服务。由于物联网标识体系不像互联网标识DNS(DomainName System,域名系统)一样拥有统一的标准,存在多种不同的物联网标识体系,并且各个标识系统的编码和解析规则各不相同,难以相互解析。以美国EPCglobal提出的ONS(ObjectName Service,对象名称解析服务)为代表的集中式控制体系会造成根节点的单极化问题,影响标识解析服务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物联网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各种资源的互联互通,不应局限于某一种应用而在特定国家或者组织使用的特定技术、编码规则和解析服务来组建的闭环。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传统标识解析中的中心化问题、如何保障各个国家或者机构组织间的标识解析独立自主权,如何实现真正的对等解析和信息共享,成为了本领域研究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超级账本的去中心化物联网异构标识解析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超级账本的去中心化物联网异构标识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物联网标识解析架构,利用HyperledgerFabric超级账本多通道特性,传统单根节点解析转换为多根节点对等解析;
S2:引入基尼系数,构建异构标识解析节点信誉值的解析服务竞争模型,动态平衡各解析服务器压力,提高标识解析效率;
S3:设计适用于标识解析的区块结构,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物联网异构标识对等解析服务。
可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基于超级账本HyperledgerFabric,创建物联网标识解析架构的系统通道(SystemChannel)的系统节点,把传统的物联网标识解析根节点解析模式转换为多根对等解析模式,其中,系统节点自有账本进行各子通道标识体系识别码和各标识体系映射信息记录,多根节点根据系统账本进行数据的更新与同步;
S12:利用超级账本HyperledgerFabric的多通道特性,创建属于各个标识体系的子通道通道和其对应的标识解析节点;
S13:系统通道的系统节点负责管理和维护异构标识系统的加入和退出,并根据识别码识别标识解析请求,并把解析请求转发到对应的标识体系通道内广播。
可选的,所述步骤S12具体包括:
S121:新标识体系节点向系统节点发出解析请求时,系统节点判断其请求标识是否是已存在的标识体系,根据对应通道内的投票意见,决定是否为申请节点进行新标识体系注册或拒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2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