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环形水槽的抽滤式水沙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02016.9 | 申请日: | 2020-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2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朱弦;陈永平;尧印鹏;许春阳;甘敏;陶证瑾;陈雨航;周子骏;蒲金山;罗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B01D35/16;C02F9/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环形 水槽 抽滤式水沙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环形水槽的抽滤式水沙分离装置,包括水沙样品分离装置和抽滤装置,水沙样品分离装置包括水沙混合液收集腔,水沙混合液收集腔下端密封连有交替设置的隔离腔和过滤腔,过滤腔的底板上设置有过滤元件,混合液收集腔、隔离腔和过滤腔的底板上均开设有圆形贯通流水孔,隔离腔的底板上设置有机动密封装置,抽滤装置包括清液收集腔,清液收集腔与最下方的隔离腔密封连接,清液收集腔侧面设置有抽气孔,清液收集腔底部设置有出水阀,抽气孔通过导管连有气泵。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环形水槽的抽滤式水沙分离装置,能够对从工作状态下的环形水槽中流出的水沙混合液样品进行快速分离,减少泥沙与水体接触时间,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形水槽的抽滤式水沙分离装置,属于水沙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众多关于水沙相互作用的实验中需同时对水体样品和泥沙样品有准确的把握。环形水槽是常见的用于涉及水沙运动过程实验的实验仪器,其成功模拟了无限长的直槽,从技术角度提升了泥沙启动、悬扬、沉降等运动过程观测的可行性。利用环形水槽开展动力条件下泥沙对污染物吸附的实验研究中,泥沙运动过程的数学描述需要分析泥沙样品的物理参数,因此需对取出的样品及时进行化学分析。
环形水槽主要通过剪力环和水槽的相对旋转创造水动力,随转速增加取样难度也相应增加。直接从水槽取出样品均为水沙混合样品,必须进一步处理才能满足化学分析实验的标准,例如放入离心机离心以及过滤等,这些处理常消耗很长时间,降低了实验效率,且此类处理过程中泥沙与水体持续保持接触,吸附反应仍然进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可知,目前利用环形水槽开展的水沙实验中,取样难度大并且难以及时分离水样和沙样,造成实验效率低下并且无法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对从工作状态下的环形水槽中流出的水沙混合液样品进行快速分离,减少泥沙与水体接触时间,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的用于环形水槽的抽滤式水沙分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环形水槽的抽滤式水沙分离装置,包括水沙样品分离装置和抽滤装置,所述水沙样品分离装置包括水沙混合液收集腔,所述水沙混合液收集腔上面设置有样品进口,所述水沙混合液收集腔下端密封连有交替设置的隔离腔和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的底板上设置有过滤元件,多个所述过滤腔内的过滤元件孔隙自上向下逐渐减小,所述混合液收集腔、隔离腔和过滤腔的底板上均开设有圆形贯通流水孔,所述隔离腔的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堵住所述水沙混合液收集腔或者隔离腔上圆形贯通流水孔的机动密封装置,所述抽滤装置包括清液收集腔,所述清液收集腔与最下方的所述隔离腔连接,所述清液收集腔侧面设置有抽气孔,所述清液收集腔底部设置有出水阀,所述抽气孔通过导管连有气泵。
所述水沙混合液收集腔、隔离腔、过滤腔和清液收集腔均为内径大小一致圆柱形且腔室下部内缩,从上往下为依次套接,所述水沙混合液收集腔、隔离腔、过滤腔和清液收集腔上端内壁均设置有密封胶圈。
所述水沙混合液收集腔、隔离腔、过滤腔和清液收集腔的外壁均设置有固定卡口,不同腔室之间采用所述固定卡口连接固定。
所述机动密封装置为米字形,机动密封装置上设置有堵住所述圆形贯通流水孔的圆形凸块,所述水沙混合液收集腔、隔离腔和过滤腔的底板下面均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圆形凸块的圆形凹槽。
所述过滤腔底板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过滤元件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所述圆形贯通流水孔。
所述过滤元件包括纱布、滤网、滤纸或者滤膜。
所述收集腔与所述气泵之间设置有保护腔。
所述气泵置于环形水槽中心,通电后远程遥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20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