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液冷的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01054.2 | 申请日: | 2020-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4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肖金生;屠广辉;陈哲航;赵娟;杨天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7;H01M10/659;H01M50/244;H01M50/249;B60L58/26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江慧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动汽车 锂电池 管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液冷的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盖和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和相变材料;第一导热管均匀分布在电池箱体内,且与电池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导热管内形成电池容纳腔,第一导热管的管壁内形成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导热管设于第一导热管外侧,且与电池箱体间形成第二冷却通道;第二导热管内填充有相变材。本发明通过在电池外侧直接设置第一冷却通道,并将相变材料填充于第一冷却通道外侧,一方面可以先通过冷却液进行散热,再将热量传递给相变材料,使装置能够迅速降温,另一方面能在电池温度过高开启液冷时,减小电池与冷却液间的阻隔,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液冷的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以其优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上,由于电池箱空间有限,串并联组成的电池组模块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若不能及时对电池组模块进行散热冷却,很容易导致电池温度急剧上升和单体电池间的温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循环寿命,甚至会造成电池的热失控,目前电池冷却方式主要有风冷、液冷以及相变材料冷却等。风冷和液冷需要风扇及水泵等额外的耗能部件,不仅增加电池能量消耗,还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这对续驶里程本来就短的电动车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而相变材料利用其相变潜热来吸收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无需能量输入。同时由于相变过程的等温性,还能保持电池单体间温度的均匀性,虽然利用相变材料进行冷却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单独使用相变材料作为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在极端恶劣工况下完全融化时有冷却失效的可能。
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新型的锂电池热管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液冷的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能耗高、散热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冷的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盖和若干根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和相变材料;其中,
电池箱体与电池箱盖可拆卸连接;
若干根第一导热管均匀分布在电池箱体内,且与电池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导热管内形成电池容纳腔,第一导热管的管壁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形成第一冷却通道;
第二导热管设于第一导热管外侧,且与电池箱体同轴设置,第二导热管与电池箱体间形成第二冷却通道;
第二导热管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在电池外侧直接设置第一冷却通道,并将相变材料填充于第一冷却通道外侧,一方面可以先通过冷却液进行散热,再将热量传递给相变材料,使装置能够迅速降温,另一方面能在电池温度过高开启液冷时,减小电池与冷却液间的阻隔,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冷的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位于外侧的第一导热管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Ⅰ-Ⅰ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冷的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装置与液冷控制机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10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叉口流量密度感应控制方法
- 下一篇:基于方向双四元数滤波器组的图像压缩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