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对象建模驱动的智慧建筑集成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0630.1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1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军;王凯;朱志坤;吴炎彪;潘晓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源创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Q50/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对象 建模 驱动 智慧 建筑 集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智慧建筑自动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对象建模驱动的智慧楼宇集成的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数据采集层采集各个子系统的数据点位;根据所述子系统建立对应的对象数据模型;以所述对象数据模型为依据,根据所述子系统建立与所述子系统相对应的具体的对象实例;根据所述对象数据模型建立对应的对象图形模型;建立对象图形实例,将所述对象实例与所述对象图形实例绑定;利用所述对象数据模型的订阅和事件,进行所述对象实例之间的通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子系统由不同的厂家提供,需要通过裸点进行关联,需要单独写脚本进行控制,耦合性强,不同项目定制程度高,点位过多,实际施工中花费的精力多且周期长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建筑自动化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对象建模驱动的智慧楼宇集成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IBMS(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IBMS智慧建筑集成管理系统)智慧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应用行业不限于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医院、智慧城市等和建筑相关的领域。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套建筑群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是需要一套IBMS软件来支撑。
IBMS软件中的数据来自多个独立子系统,一般来说由楼宇自动化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停车场系统、门禁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系统等十余个子系统共同组成,业务功能如报警联动、报警管理功能则建立在采集的数据之上。
现有的IBMS软件中的各个子系统都是不同的第三方厂家提供,需要通过厂家提供的协议接入,接入的数据点都是分散无意义的,需要在IBMS系统中重新梳理,但传统方式是针对裸点(没有进行过任何关联的数据点位)进行关联,且每个裸点如果需要控制逻辑需要单独写脚本进行控制,耦合性强且不同项目定制程度高,点位过多时造成实际施工中花费精力成倍增加且周期较长。
清华大学在201710757015.6中公开了基于监控对象模型的工业监控方法及装置,应用领域为工业自动化,且限于工业监控,其中对象模型确实大大提供了软件复用性,但主要用数据监控,局限性太大,IBMS软件数据监控仅是基本功能,其核心功能是有机集合所有子系统数据,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联动、节能降耗、决策分析等给业主带来价值增值的功能。该专利的对象模型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对象建模驱动的智慧建筑集成的方法及系统,其具有将IBMS软件中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有机整合,以对象方式建立,每个对象之间数据可以相互通信又彼此独立,且自运行,数据流动由对象来驱动而不是以往的由系统本身来主动调用,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且由于模型的建立,在不同项目中有较高复用,累积的施工经验也可以反过来改进对象模型。而基于统一的数据模型,上层业务开发针对对象模型展开,屏蔽了底层数据的差异性,进一步提高了软件复用性,并且大大缩减了软件的施工周期,减少了企业施工成本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对象建模驱动的智慧建筑集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不同子系统的驱动集成设置到数据采集层;
通过所述数据采集层采集各个子系统的数据点位;
建立对象数据模型库,根据所述子系统的所述数据点位建立所述子系统对应的对象数据模型,所述对象数据模型拥有属性、方法、事件和订阅在内的所述对象数据模型基本信息,并将所述对象数据模型存储到所述对象数据模型库中;
建立对象实例库,以所述对象数据模型为依据,根据所述子系统建立与所述子系统相适配的具体对象实例,并将采集到的所述数据点位绑定到所述对象实例的属性上,将所述对象实例存储到所述对象实例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源创智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源创智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0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