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设备的扫描处理方法、移动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0030.5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8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桂权;郝速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00 | 分类号: | H04W8/00;H04W24/02;H04W88/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光金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扫描 处理 方法 移动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对设备的扫描处理方法,应用于双网络模式共存的移动设备中,所述移动设备共存的双网络模式包括:无线接入点Soft AP模式和点对点P2P模式;所述方法包括:若在所述Soft AP模式下有即时业务,则检测在所述P2P模式下是否有即时业务;若检测结果为在所述P2P模式下无即时业务,则在分配给所述P2P模式的时间片内,将所述P2P模式的查找模式Find Phase置于监听状态Listen State。采用本发明,能够改善移动设备在共存的双网络模式下的被扫描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设备的扫描处理方法、移动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Wifi网络通信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通信技术。Wifi网络通信中的网络模式包括STA(Station,终端)模式、Soft AP(Soft 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模式和P2P(Peer to Peer,点对点)模式等。其中,在Soft AP模式下,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卡或通信芯片驱动程序,来提供与AP(Access Point,接入点)一样的信号转接、路由等功能;在P2P模式下,移动设备在没有AP的情况下可与其它在P2P模式下的移动设备直连并通信。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移动通信技术的需求,双网络模式共存的移动设备成为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通信领域中的一个关键的技术研究方向。双网络模式共存的移动设备是指既可以于第一种网络模式下工作并连接相应的对端设备,同时也可以于第二种网络模式下工作并连接相应的对端设备的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共存的双网络模式包括:STA模式和Soft AP模式共存的双网络模式,STA模式和P2P模式共存的双网络模式,Soft AP模式和P2P模式共存的双网络模式等。而两种网络模式共存会影响移动设备的被扫描效果,从而影响移动设备的通信连接性能。如何改善Soft AP模式和P2P模式共存的移动设备的被扫描效果成为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设备的扫描处理方法、移动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改善Soft AP模式和P2P模式共存的移动设备的被扫描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设备的扫描处理方法,应用于双网络模式共存的移动设备中,所述移动设备共存的双网络模式包括:无线接入点Soft AP模式和点对点P2P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若在所述Soft AP模式下有即时业务,则检测在所述P2P模式下是否有即时业务;所述即时业务是指当前需处理的业务;
若检测结果为在所述P2P模式下无即时业务,则在分配给所述P2P模式的时间片内,将所述P2P模式的查找模式Find Phase置于监听状态Listen State。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设备的扫描处理方法,应用于双网络模式共存的移动设备中,所述移动设备共存的双网络模式包括无线接入点Soft AP模式和点对点P2P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若在所述P2P模式下有即时业务,则检测在所述Soft AP模式下的工作状态;所述即时业务是指当前需处理的业务;
根据在所述Soft AP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的检测结果,调整在所述Soft AP模式下的被扫描动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存储装置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在调用所述存储指令时,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对设备的扫描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存储装置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0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