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屋顶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97028.7 | 申请日: | 2020-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3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3B3/02;E04D13/04;A01G22/00;A01G17/00;A01G25/02;B01D24/22;B01D24/42;C02F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屋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屋顶结构,属于环保建筑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女儿墙,所述女儿墙围成一个封闭区域,女儿墙内固定连接有支撑层、防渗层、过滤层、基质层以及种植在基质层上的植被层,支撑层与防渗层固定连接,过滤层位于防渗层的上方,且与防渗层之间留有一段距离,防渗层、过滤层以及女儿墙共同围成蓄水腔,蓄水腔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层的支撑组件,达到充分利用雨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色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容纳日渐增加的城市生活人口,越来越多的居民楼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防雨排水设施是保证居民楼内的居民正常生活的必备设施,其结构因居民楼所在的气候环境不同而具有多种多样的变化。
现有的居民楼屋顶排水结构包括屋顶的支撑层、女儿墙以及防水层,支撑层水平设置,女儿墙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在支撑层的边沿处,防水层由防水卷材粘接而成;女儿墙底部开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排水孔内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与女儿墙固定连接,排水管呈倒置的L型,排水管的水平段与女儿墙固定连接,排水管的竖直段与居民楼的外侧墙面固定连接,且沿居民楼的墙面竖直向下延伸至居民楼的底部。当有降雨时,雨水掉落至居民楼屋顶的防水层上,防水层会阻碍雨水穿过支撑层,雨水在防水层上蓄积并流向排水孔处,并沿排水管道的竖直段下落,并流淌至居民楼底部的地面,实现排水的功能。
但是该居民楼屋顶排水结构仍然存在以下问题,该居民楼屋顶排水结构直接将雨水排向地面,未对雨水进行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屋顶结构,达到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色屋顶结构,包括女儿墙,所述女儿墙围成一个封闭区域,女儿墙内固定连接有支撑层、防渗层、过滤层、基质层以及种植在基质层上的植被层,支撑层与防渗层固定连接,过滤层位于防渗层的上方,且与防渗层之间留有一段距离,防渗层、过滤层以及女儿墙共同围成蓄水腔,蓄水腔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层的支撑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降雨时,雨水掉落至居民楼的顶部并掉落在女儿墙所围成的矩形空间后,雨水会掉落在基质层上,并被基质层所吸收,用于为种植在基质层上的植被层提供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当降雨量大、掉落在基质层上的雨水无法被基质层完全吸收时,多余的水分会渗透过基质层进入过滤层,过滤层会对雨水进行过滤,经过过滤的雨水会蓄积在蓄水腔内,从而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与支撑柱,支撑板与过滤层紧密抵接,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水流通过的滤孔,支撑柱竖直设置,且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的顶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柱的底部与防渗层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与支撑板配合使用,可为过滤层和基质层提供支持力,从而使防渗层与过滤层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从而形成用于储存雨水的蓄水腔,滤孔的设置,可在为基质层与过滤层提供支撑的同时,保证经过滤层过滤的雨水能够顺利流入蓄水腔中被储存起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腔内还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组件,排水组件包括防溢孔、排水腔以及排水管,防溢孔开设在支撑柱上,排水腔开设在支撑柱内,排水腔与防溢孔相连通,排水管也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排水管与若干个支撑柱配合使用,排水管埋设在防渗层中,排水管的一端与排水腔相连通,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居民楼的下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组件的设置,可在蓄水腔中的水蓄积至接近充满蓄水腔时,将多余的雨水排除蓄水腔,当蓄水腔中的水面上涨至支撑柱的顶部后,雨水会流入防溢孔,并沿排水腔、排水管流入居民楼的下水管内,从而防止在蓄水腔中的水装满后,雨水蓄积在基质层中造成基质层的湿度过大,进而防止植被层的植物因基质层的湿度过大而发生烂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7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