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侵蚀赛隆刚玉制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6337.2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8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翟皖予;李愿;许大燕;范亚娟;肖伟;王光强;刘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597;C04B35/101;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侵蚀 刚玉 制品 制备 方法 | ||
一种抗侵蚀赛隆刚玉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原始料为板状刚玉骨料、板状刚细粉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α‑Al2O3微粉,外加结合剂,通过共磨、湿碾、成型、干燥,在1450‑1500℃下烧结而成;原始料的加入重量份数为:板状刚玉骨料500‑600份、板状刚玉细粉70‑130份、金属硅粉60‑80份、金属铝粉10‑30份、α‑Al2O3微粉50‑70份;外加结合剂,结合剂为原始料总重量的0.1‑5.0%,板状刚玉骨料的粒径≥0.5mm,金属铝粉由质量比为1:1的180‑200目和325目的粉料组成。烧成过程主要将1450‑1500℃作为重点控制,无需较高温度即可使赛隆反应完成,赛隆相含量能够达到26%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侵蚀赛隆刚玉制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赛隆是由Si、Al、O、N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简称赛隆(Sialon),其化学式为Si6-zAlzOzN8-z,其中,Z为O原子置换N原子数,Z值不同,晶相不同。在耐火材料工业,Sialon主要用作结合相,如Sialon结合SiC制品、Sialon结合刚玉制品等。
赛隆产品因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即采用测量的N值反推Sialon含量,很难准确确定Sialon相的含量,因为,Sialon是由AlN、Si3N4、α-Al2O3固溶生成,AlN、Si3N4如果没有完全互溶,也会产生Sialon,但会残留部分的Si3N4、AlN,因为AlN、Si3N4中都含有N,在检测Sialon含量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一般大家使用的XRD检测技术是定性不定量,但德国DIFK检测室能够利用XRD结合化学验算,能够定性定量准确检测出Sialon相含量,市场上存在的赛隆制品难以达到其检测技术下要求的赛隆等级,Sialon相含量低,Sialon相含量很难达到20%,且抗CO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侵蚀赛隆刚玉制品的制备方法,Sialon含量直接影响耐火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抗侵蚀能力,抗CO侵蚀能够直接说明耐火制品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制得的赛隆刚玉制品的抗CO侵蚀能力达到A级,Sialon含量能够达到26%以上;本发明提供的合理的粒度配比,使得制品中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使细粉进入,从而在烧成过程中充分发生反应,烧成温度比现有技术理论温度低的情况下,能够使Sialon反应完全,Si3N4、Al2O3没有残留。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侵蚀赛隆刚玉制品,原始料为板状刚玉骨料、板状刚玉细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α-Al2O3微粉,外加结合剂,通过共磨、湿碾,在1450-1500℃下烧结而成;其中,原始料的加入重量份数为:板状刚玉骨料500-600份、板状刚玉细粉70-130份、金属硅粉60-80份、金属铝粉10-30份、α-Al2O3微粉50-70份;外加结合剂,结合剂为原始料总重量的0.1-5.0%,其中,板状刚玉骨料的粒径≥0.5mm,金属铝粉由质量比为1:1的180-200目和325目的粉料组成。
本发明中,板状刚玉骨料的颗粒粒度分布为6-3mm、3-1mm、1-0.5mm。板状刚玉骨料的粒径≥0.5mm,粒度配比取消了0.5-0mm,使得制品中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使细粉进入,从而在烧成过程中充分发生反应,提高抗热震性。同时,以325目的板状刚玉细粉、金属铝粉、α-Al2O3微粉的形式填充原先取消的小颗粒骨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63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工材料自动打孔机
- 下一篇:一种男上装号型设计方法及其男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