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球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器对月辐射定标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5834.0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2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昆;曾超;王更科;陈小梅;杨桦;张雍钿;陈卓一;孔祥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1/16 | 分类号: | G01J1/16;G01J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球 静止 轨道 光学 遥感 辐射 定标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球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器对月辐射定标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卫星体、以及定标装置;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分别位于卫星体两侧;定标装置与卫星体相连接,定标装置包括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以及顺次连接的第五侧板、第六侧板、第七侧板和第八侧板;第八侧板上设有观察窗;定标装置的内部设有积分球、遥感器、和漫反射板;积分球位于第二顶板的内壁上;遥感器位于第二顶板的内壁上;漫反射板位于第二底板的内壁上。本发明通过比较月球反射光直射积分球的辐射强度和经漫反射板反射的月球反射光的辐射强度,可以实时了解遥感器接收到的辐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遥感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球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器对月辐射定标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遥感定量化是遥感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天气预报、国土资源调查、地质探测、城市规划以及军事遥感等都离不开定量化的应用。遥感定量化数据的质量取决于遥感器的测量精度。卫星遥感器在发射前都会进行实验室定标以确定其辐射特性,建立仪器输出量与辐射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但是卫星在运输和发射升空过程中,随机振动、加速度冲击及环境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卫星遥感器内部的光机结构参数,加上遥感器长期工作过程中,受到外太空中强光的照射会使光学元件和电子器件性能发生改变,这些因素会导致遥感器的实验室定标系数与实际在轨运行时系数产生很大差别,最终影响到遥感器的测量精度。
我国目前的卫星在轨定标仍以地球表面真实景物目标为主,精度受大气环境影响较大,定标频次较低。而利用空间天体进行在轨定标虽然会提高定标频次,但可以消除大气层的影响。
在天体定标中,普遍采用对日定标,目前对日定标的方法有:美国陆地卫星MSS和TM的太阳定标器、法国SPOT卫星上HRV相机的太阳定标器、红外多光谱扫描仪的太阳定标器等。但是对日定标存在以下缺点:太阳光太强,超出遥感器的动态范围,因此需要漫反射板反射太阳光,而漫反射板长期暴露在宇宙空间辐射中,极易受到污染导致性能退化,定标精度下降。
天体定标方法中对月定标为最新定标方法,原因是月球是除太阳外所能观测的最大光源,其依靠太阳反射发光,光谱特性与太阳光谱的自身反射和吸收有关,稳定性好,且光强在遥感器的动态范围内,可将遥感器直接对月成像,同时,对月定标不受大气影响,在地影区进行成像,不影响陆地成像,可增加定标精度。所以,采用对月定标具有定标精度高,仪器寿命时间长的特点。对月定标方法中有采用近地球轨道(LEO)轨道进行对月定标的,由于LEO其上的遥感器是采用线阵推扫成像,在定标过程中,相机需要摆镜来对月进行推扫,而摆镜推扫的速率又和地球的位置有关,需要实时严格调整,否则推扫出的像会出现畸变,造成定标精度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球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器对月辐射定标系统,系统包括: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卫星体、以及定标装置,其中,
所述卫星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以及顺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底板通过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与所述卫星体的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能板与所述卫星体的所述第三侧板相连接;
所述定标装置与所述卫星体的所述第四侧板相连接,所述定标装置包括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以及顺次连接的第五侧板、第六侧板、第七侧板和第八侧板,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通过所述第五侧板、所述第六侧板、所述第七侧板和所述第八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定标装置的所述第六侧板与所述卫星体的所述第四侧板相连接;所述第八侧板上设有观察窗;所述定标装置的内部设有积分球、遥感器、和漫反射板;其中,
所述积分球位于所述第二顶板的内壁上;
所述遥感器位于所述第二顶板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积分球远离所述第八侧板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58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