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5767.2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4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田原大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港区南青山2***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部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构造,能在具有两根柱的前柱中,抑制正面碰撞时的前方的柱的意料外的变形。车辆前部构造(1)包括:前柱(5),具有第一柱(10)与第二柱(20),所述第一柱(10)以随着前往上方而朝向后方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二柱(20)设在第一柱(10)的下方且后方;以及上构件(4),从前柱(5)延伸设置向前方,在各个第一柱(10)及第二柱(20),前端部(10A、20A)对正面碰撞载荷的强度小于后部(10B、20B)对正面碰撞载荷的强度,所述后部(10B、20B)构成较所述前端部(10A、20A)为后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使大的载荷传递至两个前柱中的后方的前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623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正面碰撞载荷的一部分也会传递至前方的前柱,因此有时会因该载荷而导致前方的前柱发生意料外的变形。
本发明是有鉴于所述情况而创作,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构造,能在具有两根柱的前柱中,抑制正面碰撞时的前方的柱的意料外的变形。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包括:前柱,具有第一柱与第二柱,所述第一柱以随着前往上方而朝向后方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二柱设在所述第一柱的下方且后方;以及上构件,从所述前柱延伸设置向前方,在各个所述第一柱及所述第二柱,前端部对正面碰撞载荷的强度小于后部对正面碰撞载荷的强度,所述后部构成较所述前端部为后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在具有两根柱的前柱中,抑制正面碰撞时的前方的柱的意料外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的图,是从车外侧观察的侧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前柱的图,是从车内侧观察的侧面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车辆前部构造
4:上构件
5:前柱
10:第一柱
10A:前端部
10B:后部
20:第二柱
20A:前端部
20B:后部
20C:弯曲部
20a:补片(加强构件)
21:下边部
22:纵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于同一构成元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上下、前后、左右(车宽方向)等表示方向的术语是以车辆的乘员(驾驶员)为基准。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1包括保险杠(bumper beam)2、左右一对前侧车架(front side frame)3、左右一对上构件4及左右一对前柱5。图1中,图示了左右一对前侧车架3、上构件4及前柱5中的左侧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5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