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铸大长径比薄壁无缝金属管的脱模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4943.0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1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明平美;王日鑫;闫亮;赵小康;李士成;牛屾;李欣潮;郑兴帅;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02 | 分类号: | C25D1/02;C25D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铸 长径 薄壁 无缝 金属管 脱模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电铸大长径比薄壁无缝金属管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圆筒体(1)、导向杆(2)、磁流变液(3)、励磁线圈(4)、下底座(5)、中心设有圆形通孔(6-1)的上端盖(6)、芯模(7)、电铸层(8)、直流电源(9)、拉力装置(10);所述的圆筒体(1)的内表面等间隔地设有沿圆周方向布置的凹槽(1-1);所述的芯模(7)呈中空圆柱状;所述的圆筒体(1)一端与下底座(5)固定密封联接,另一端与上端盖(6)可拆卸密封联接;所述的导向杆(2)固定安设于下底座(5)上,其旋转中心轴线与圆筒体(1)的旋转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的磁流变液(3)充盈于由下底座(5)、圆筒体(1)、上端盖(6)共同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的励磁线圈(4)过盈配合地套在圆筒体(1)外表面;所述的直流电源(9)与励磁线圈(4)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铸大长径比薄壁无缝金属管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体(1)的材质为电绝缘聚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铸大长径比薄壁无缝金属管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1-1)的个数为3个及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铸大长径比薄壁无缝金属管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流变液(3)中的磁性粒子的粒径为1-50纳米。
5.一种用于电铸大长径比薄壁无缝金属管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执行的以下步骤:
S1、将外表面带有电铸层(8)的芯模(7)套在脱模装置内的导向杆(2)上,并将其端部与拉力装置(10)进行可拆卸式传动联接;
S2、打开直流电源(9),励磁线圈(4)通电,激发磁场,磁流变液(3)由于其特性(无磁场时为牛顿流体,有磁场时瞬间由牛顿流体固化为粘塑体)发生固化,此时,磁流变液(3)以粘塑态形式充填于圆筒体(1)与电铸层(8)之间且嵌入于凹槽(1-1)内和电铸层(8)表面的微观凹陷处,使得圆筒体(1)与电铸层(8)通过磁流变液(3)可靠地连接为一体;
S3、启动拉力装置(10),芯模(7)在拉力作用下被抽出,而电铸层(8)因为受到粘塑态磁流变液(3)的强大抱拽作用而继续保留在圆筒体(1)内,进而实现了电铸层(8)与芯模(7)的分离;
S4、关闭直流电源(9),励磁线圈(4)断电,磁场消失,磁流变液(3)由粘塑体变为牛顿流体,磁流变液(3)对电铸层(8)的抱拽作用消失,取出电铸层(8)即完成了脱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电铸大长径比薄壁无缝金属管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模(7)与拉力装置(10)之间的联接为铰链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49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三态波形适配器
- 下一篇:一种双连续相型眼唇卸妆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