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网络承载量的可靠的远程数据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4565.6 | 申请日: | 2020-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3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郭景锐;宋美莹;熊百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奥卡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李明全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络 承载量 可靠 远程 数据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网络承载量的可靠的远程数据保护方法,属于网络数据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首次远程复制,S2:用户输入期望完成远程复制的时间T秒,S3:监视器获取目标集群网络传输速率RaM/s,S4:目标端计算网络可承载的数据量M0,S5:判断系统是否完成数据传输,S6:上报远端可接收增量的数据量M0,S7:计算出源端可发送增量数据量M1,S8:源端计数器获取LUN‑TREE叶子节点修改个数C,S9:计算集群实际增量数据量M2,S10:源端判断集群增量数据量M2,S11:立刻触发本次远程复制任务。本发明由存储设备根据当前实际写入数据和网络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远程异步数据复制以最大化的利用资源来保护用户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数据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网络承载量的可靠的远程数据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远程数据复制技术是一种计算机存储系统中常用的灾备技术,其特点是将数据从一个存储服务器集群复制到异地或本地的另外一个存储服务器集群以提供数据冗余性保护。
复制数据的手段有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两种:
同步复制通常是当用户有数据写入时,存储服务器同时将数据写入本地端和远端并在确保两端都写入之后才完成用户数据写入操作。由于数据需要同时写入本地端和远端,写入延迟不可避免,存储系统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基于时间点的异步复制方案的通常实现方式是:当用户数据写入时,存储服务器只需将数据写入本地存储,由本地存储服务器根据预先设置的RPO(数据恢复点目标,通常以时间为单位)值发送这一段时间内写入的数据到远端服务器来完成数据备份,异步复制对本地存储服务器性能几乎没有影响,但由于其根据RPO值间隔发送数据,当存储服务器在RPO间隔中遭遇灾害时,数据往往只能保护到上一个时间节点,不能全面实时的保护数据。
现有技术在进行异步数据保护时,存在以下局限性:
用户必须在源端显式的指定一个RPO值,存储系统将根据这个RPO值定时地从源端复制数据到目标端,由于RPO值的时间周期性,无论RPO到期时是否有新的数据写入,源端系统都必须进行一次新旧数据检查,新旧数据检查都将占用源端CPU,内存等资源,随着存储系统远程数据复制规模的扩大,这种资源消耗也将变得明显,例如当存储系统设置的异步复制对(源-目标)数量超过一万时,定期新旧数据比对无疑将大幅度影响系统性能。
若新旧数据有区别时无论此时网络是否能够承载,都必须进行从源端到目标端的数据复制,由于RPO的时间特性,源端与目标端的网络容量将定期被大幅度占用造成网络抖动影响业务。
由于网络的动态特性,从源端到目标端的数据传输是不可控的,用户需要一个确定的数据保护窗口时间来使其业务变得可控。
当系统处于高负载状态下,固定的RPO时间不能保证数据被完全传输至灾备端,容易造成数据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网络承载量的可靠的远程数据保护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网络承载量的可靠的远程数据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次远程复制;
S2:用户输入期望完成远程复制的时间T秒;
S3:监视器获取目标集群网络传输速率RaM/s;
S4:目标端计算网络可承载的数据量M0;
S5:判断系统是否完成数据传输;
S6:上报远端可接收增量的数据量M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奥卡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奥卡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45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