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斑块液压松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4214.5 | 申请日: | 2020-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4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吴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杨立华 |
地址: | 530023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状动脉 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液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斑块液压松解装置,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Corsair微导管、Y型阀、直通阀、压力泵和指引导丝,指引导丝贯穿Corsair微导管和Y型阀;Corsair微导管的尾端与Y型阀主枝的出端连接,Y型阀主枝的入端设有阀门,Y型阀侧枝连接可启闭的直通阀一端,直通阀另一端连接压力泵输出端。使用本发明进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治疗时,微导管通过流体将压力传导至冠状动脉CTO闭塞段的斑块中,从而压裂斑块,松解斑块,利于微导管、球囊等后续介入器械通过CTO闭塞段。该装置设计科学、结构简单、经济适用,可有效克服导丝通过冠状动脉CTO闭塞段到达血管远端真腔后其他器械无法通过该闭塞段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斑块液压松解装置。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当前国际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被称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最后堡垒。临床上约有2%~9%的CTO,在导引钢丝通过闭塞段后,即使使用最小直径的微导管或球囊也无法通过该病变段,从而导致介入治疗的失败。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比剂、曝光量和介入器材后,仍然功败垂成,这样的结果令患者和医师均难以承受。
尽管目前有较多解决办法,但是它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如:
1、多导丝斑块挤压技术及其改良技术。该法以闭塞段的指引导丝保留在CTO内作为参照,再送入1-2条导丝挤压斑块,挤压导丝通过闭塞段后,斑块松动、结构改变甚至管腔扩大,退出该导丝后有利于球囊通过。然而,导丝通过CTO闭塞段非常困难,即使有第一条导丝指引,第二、三条导丝通过CTO闭塞段同样困难。另外,导丝挤压斑块得到的缝隙很小,球囊不一定能通过。
2、双球囊-导丝交错切割技术。该法中第一条导丝成功通过CTO闭塞段后,再送入第二条导丝穿过闭塞段到达血管远端真腔,沿着两条导丝分别送入小直径的短球囊导管至CTO近端。推送其中一个球囊,尽可能地用力抵住CTO的入口,并高压力扩张(18atm),使导丝在高压力的作用下对斑块产生切割作用。然后,负压回吸该球囊,再尽量前送另一球囊重复同前操作,两个球囊导管交错反复扩张,使导丝对CTO的斑块反复切割,最终通过CTO闭塞段。然而,该法需要第二条导丝通过CTO闭塞段,而且需要两个小球囊在同一血管内交替扩张,轮番推进,操作复杂,耗材增加,实际成功率并不高。
3、旋磨技术。该法采用高速旋转的旋磨头,沿着已经通过CTO闭塞段的旋磨专用导丝,打磨消融CTO斑块,形成一条通道,使介入器械通过CTO闭塞段。然而,该法需要使用旋磨专用导丝,微导管如不能通过则无法完成交换导丝。而且,与指引导丝不同,不能直接操作旋磨专用导丝通过CTO闭塞段。另外,旋磨导管价格不菲并有血管穿孔风险,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和增加并发症风险。
4、激光消融技术。准分子激光是利用混合惰性气体与卤素元素(如XeCl)作为发射光源,发射波长为308nm的紫外线,产生短波长、高能量、热效应局限的紫外线脉冲光源。紫外线作用于血管内组织和血栓处,使细胞的碳键断裂、结构弱化,细胞内水分温度升高而产生水蒸气,使细胞破裂,组织汽化产生的压力能对血管内栓塞物质产生更强的破坏作用,斑块消融为水、气体和微小物质。然而,该法需要特殊器械,尚未普及且价格较高。
5、BASE technique(Balloon Assisted Subintimal Entry)。该法引入一个与血管口径呈1:1的非顺应性球囊至CTO闭塞段前端血管内,充盈扩张球囊后使闭塞病变撕裂松动,利于球囊等器械通过闭塞病变。一方面,该法需要消耗一个非顺应性球囊,另一方面,扩张球囊松动斑块时,会损伤与CTO相邻的正常血管内皮,造成血管损伤范围扩大,是术后再狭窄的隐患,另外还有可能使近端血管撕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42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
- 下一篇:手环系统和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