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2809.7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0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樊海麟;郝庆山;韦如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海麟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38;C12M1/34;A61L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537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恒温 培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和密封盖,培养箱体侧端还开凿有过板孔,培养箱体敞口端向上,密封盖位于培养箱体上侧,且密封盖下端连接有一对防护滑板,一对防护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上侧均连接有紫外线灯管,一对防护滑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接有滑条,培养箱体内侧中部一体化设置有隔温板,隔温板和培养箱体侧端均开凿有与滑条相匹配的滑槽,靠近隔温板一侧的防护滑板和隔温板上开凿有对应的通孔,一对防护滑板之间连接有培养基板。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取放培养皿结束、闭合密封盖后,只需要较短的时间即能使得箱体内部回到原设定的恒温状态,可降低对箱体内部原有的微生物培养产生的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恒温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培养箱是一种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基因重组和生物制品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生产中广泛使用的设备,微生物需要的生存环境在恒温状态下对于检测比较有利,当研究微生物时只能将一种微生物放到培养箱中培养,这样效率会很低,而且等待的时间也比较长,当有多种微生物需要进行恒温培养时,因为每种微生物需要的生存环境温度不同,一种培养箱只能培养一种微生物,研究人员不得不准备多套设备,如此增加了研究成本,不利于微生物学的向前发展。
为改善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7512181U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和温度开关,温度开关包括固定于培养箱体外部的开关主体、设于开关主体上部的温度刻度盘及与开关主体连接的感温棒,培养箱体内部吊设有吹风机,感温棒设置在靠近吹风机的上方;培养箱体顶部还插入设有水银温度计;培养箱体底部还设有盛水盘,盛水盘上方铺设有盛放微生物的铁丝网。能有效对微生物进行恒温培养,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研究成本。
又如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9210823U公开了一种兔肉加工微生物检测用细菌恒温培养装置,包括箱体,电池盒的右端连接有紫外线灯管,箱体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有减震层,培养箱的上下两端均安装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加热丝的内侧设置有制冷器。能够同时培养多种微生物细菌,还能根据细菌的生存喜好来调控该装置内部的温度,能够在培养细菌之前对该装置内部进行杀菌处理,也能够从外面直接观察到该装置内部细菌的生长情况。
但是上述培养装置在同一温度中的培养区域中未设置隔温结构,需要取放部分微生物培养皿时,会将整个恒温区域暴露在外界,闭合密封盖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得箱体内部回到原设定的恒温状态,容易对箱体内部原有的微生物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和密封盖,所述培养箱体内壁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连接有制冷装置、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箱体外端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培养箱体侧端还开凿有过板孔,所述培养箱体敞口端向上,所述密封盖位于培养箱体上侧,且密封盖下端连接有一对防护滑板,一对所述防护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上侧均连接有紫外线灯管,一对所述防护滑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接有滑条,所述培养箱体内侧中部一体化设置有隔温板,所述隔温板和培养箱体侧端均开凿有与滑条相匹配的滑槽,靠近隔温板一侧的防护滑板和隔温板上开凿有对应的通孔,一对所述防护滑板之间连接有培养基板。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体侧端连接有限位装置,所述防护滑板上开凿有与限位装置相匹配的限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拉环、固定筒、拉绳、压缩弹簧和限位块,所述培养箱体侧端开凿有滑孔,所述固定筒位于培养箱体外侧并固定连接于滑孔处,所述限位块通过拉绳连接于固定筒内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限位块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贯穿固定筒并与拉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靠近限位孔的端部下侧设置成弧面,且限位块靠近限位孔的端部上侧设置成水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海麟,未经樊海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28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桥梁模板放置平台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属管压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