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菌液合格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0452.9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喆;张发明;王慧泉;岳春阳;盛健;徐传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法迈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3577;G01N21/59;G01N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婧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格 快速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液合格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质量秤、悬臂梁、开口环托架、检测皿和位于壳体内的控制器;开口环托架的内侧同一高度周长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发出不同波长的第一光发射器,并在其对侧一一对应位置设有第一光接收器;开口环托架的内侧母线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发出同一波长的第二光发射器,并在其对侧一一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光接收器;第一光接收器和第二光接收器将所接收到的透过待检测菌液的光谱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光谱的电信号得到菌液的检测参数。本发明能够有效地供使用者快速精准的判断菌液是否合格以及检测出菌液的相关参数,从通过生物反应耗时检测提升为利用光谱实时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菌液合格快速检测装置菌液合格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肠道菌群在调节代谢、调控炎症、调控肠道上皮发育、诱导先天性免疫、参与物质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紊乱与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而粪菌移植是一种重建肠道菌群的重要途径,粪菌移植起源于中医,发展在西医,粪菌移植技术适用于治疗常规手段治疗失败的肠道细菌相关性疾病,全世界已经治疗超过5000例。粪菌移植的重要疗效吸引医生和微生物学家为之探索,在临床中作为新技术慢慢成为主流。其中粪菌提取是这一技术的核心部分,粪菌是否污染的安全问题,以及粪菌溶液是否合格,对手术的安全与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原方法为提取漂洗后,取其上清液注入小鼠体内,通过观察小鼠健康情况判断合格情况。如此操作过程太过复杂,检测时间过长。与此同时,粪菌保留时间过长易被污染。
因此亟需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利用光谱信息快速检测菌液的菌液合格快速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该菌液合格快速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液合格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质量秤、一端位于壳体内与质量秤相连接另一端伸出壳体的悬臂梁、位于悬臂梁伸出端上的开口环托架、位于开口环托架上的检测皿和位于壳体内的控制器;所述开口环托架的内侧同一高度周长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发出不同波长的第一光发射器,并在其对侧一一对应位置设有用于接收不同波长的第一光接收器;开口环托架的内侧母线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发出同一波长的第二光发射器,并在其对侧一一对应位置设有用于接收同一波长的第二光接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光发射器、第一光接收器、第二光发射器和第二光接收器相电连接,第一光接收器和第二光接收器将所接收到的透过待检测菌液的光谱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光谱的电信号得到菌液的检测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光发射器为3mm红外发射管,第一光接收器为5mm红外接收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光发射器为3mm红外发射管,第二光接收器为5mm红外接收管。
再者,所述控制器为STM32F103单片机控制器。
进一步,还包括供电模块,该供电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第一光发射器、第一光接收器、第二光发射器和第二光接收器相电连接,并分别为其供电。
优选地,所述供电模块为18650型号的12V1000mA锂电池。
再者,还包括显示屏,该显示屏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显示控制器处理得到的菌液检测参数。
本发明一种基于菌液合格快速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放有待检测菌液和标准生理盐水的混合溶液的检测皿放置在开口环托架上,质量秤检测得到质量参数;
(2)第一光接收器接收到从待测菌液同一高度透射过来的透射光,根据透射光的光强度和光谱分布生成待测菌液的光谱曲线I和吸光度曲线A,并传输至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法迈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法迈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04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