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层楼浮力梯特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9636.3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5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虎;李安静;谭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虎;李安静;谭花俊 |
主分类号: | B66B9/04 | 分类号: | B66B9/04;B66B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800 山东省滨州市沾***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层楼 浮力 特设 装置 | ||
六层楼浮力梯特设装置,属建筑楼梯领域技术。五、六层楼建筑兴起初期,安置电梯的不多。目前,再去增设电梯,根本无法去改造楼房主体结构,浮力梯的发明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发明是通过浮力梯水池水位的升降,带动浮力平台的升降,为住楼群体提供上下楼的方便。首先,修筑所需高度与容量的浮力梯水池,它应建在每个单元楼道的出口,而不影响人行楼梯的出入。本发明采用圆形浮力梯水池。水池内放置特制的浮力平台,利用浮力平台的升降,达到上下楼的目的。水池外壁安置两组高压水管,控制了浮力平台的有序上升。浮力梯水池下方设置了放水闸门,控制了浮力平台的有序下降。同时,住户遇到灾难时,也提供了救护与逃生的一条路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属于建筑楼梯领域原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高层楼房,上下楼采用的是电梯升降技术。但是,五、六层楼建筑兴起的初期,大多楼采用了台阶式徒步上下楼方式,安置电梯的不多。随着住楼群体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增加很快,都感到上下楼不方便了。政府也提及了五、六层楼增设电梯的想法,但是,投资是非常大的。而且,增设电梯也只能作为楼房的配套设施去建设,根本无办法去改造楼房的主体结构。因此,浮力梯的发明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浮力梯水池水位的升降,带动浮力平台的升降,为大家提供上下楼的方便。它只是楼房的配套设施,无须改变楼房的主体结构,只需改选一下窗子,成为另一侧进楼的门户。而且,当住户遇到灾难时,也提供了救护与逃生的一条路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修筑所需高度与容量的浮力梯水池,它应建在每个单元楼道的出口(不应影响人行楼道的出入)。本发明采用了圆形(方形也好)浮力梯水池。水池内放入特制的浮力平台,随同浮力平台升降连杆从水池上方各向左右弯曲向下,直到楼下再向左右弯曲形成载人耳房的主体结构。在水池外壁安置两组高压水管,而且从水池顶端弯曲深入水池内壁底部,并留出水口。在外壁的高压水管,各安置拾个开关。当浮力梯降落到地面位置时,其状态是:两侧的高压水管开关,除了左右接近地面的两个开关是关闭的,其余全部是敞开的。放水闸门是关闭的。当浮力梯上行时,两侧的随行人员打开高压水管开关,向水池内注水,浮力平台会随之升高,到达二楼门口处,要关闭临近的一个开关,停止注水,将浮力平台停稳,等随行人员进入二楼后,再敞开关闭的高压水管开关继续前行,依次升至第六层。此时,随行人员要关闭临近的开关,同时指令地面人员关闭最下端的开关,然后,再敞开所关闭的临近开关。当浮力梯下行时,下行人员制动闸门操控杆,开启放水闸门。等到达下一层楼房门口,再制动闸门操控杆,关闭放水闸门,等待下楼人员齐全后,再开启放水闸门,继续下行,直到楼底。由于水池底部设置了高强度弹性平台,可以减轻浮力平台底部同高强度弹性平台的碰撞,实现软着陆。
附图说明
下面对附图加以说明:
图1是六层楼浮力梯特设装置示意图
图2是随同浮力平台升降连杆间拉杆与载人耳房配置示意图
图中,1、浮力梯水池 2、浮力平台
3、随同浮力平台升降连杆 4、载人耳房
5、高压水管开关 6、放水闸门
7、闸门操控杆 8、高强度弹性平台
9、浮力平台触壁平衡棒 10、拉杆
11、载人耳房顶棚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虎;李安静;谭花俊,未经李振虎;李安静;谭花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96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甲基化标志物
- 下一篇:一种德巴利酵母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