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纱机械的捻合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86306.9 | 申请日: | 2020-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 发明(设计)人: | 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港隆纺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1/00 | 分类号: | D01H1/00;D01H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纱 机械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纱机械的捻合机构,包括底座的两侧设置有立柱,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由工具箱和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顶端设置有传动壳;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的表面活动连接设置有转盘,转盘的表面设置有纱线装置,纱线装置设置有U型板、按钮、换料板块、料辊和材料,主体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横梁,横梁的底端设悬挂设置有导流装置。该种纺纱机械的捻合机构,通过设置有换料板块配合按钮使得料辊在材料使用完时便于快速跟换材料,提供效率,通过设置有集中辊使得多组纱线装置在捻合材料时便于集中,使其捻合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有工具箱,还能便于存放装置使用时备用零散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纱机械的捻合机构。
背景技术
纺纱工序是将粗纱经牵引拉伸成为细纱的过程,纺纱属于一项非常古老的活动,自史前时代以起,人类便懂得将一些较短的纤维纺成长纱,然后再将其织成布,纱本身的捻度会使纤维自然而紧密的抱合在一起,因而非常有利织造或针织。其中纱的捻度与纱的直径有关,测量的方式是由每一吋纱中有几转来决定,并以低、中或高来表示,通常捻度愈高即纱的转数越多的,表示纱的强度愈好。低捻纱常用来制造平滑,光泽或柔软无光的织物;反之,具皱摺感或表面粗硬的织物则需要高捻纱来制造。
公告号:CN 209759665U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自动加捻纺纱装置,但是在实际使用之中,上述文件通过设置通过加捻装置使多根粗纱进行缠绕加捻,增加成纱的捻度,使成纱具有更高的强度,多根粗纱进行缠绕,还可以使成纱截面内的纤维数量增多,进一步增加成纱的强度,但是上述文件装置加捻装置虽设置有多组配合使用加强捻合效果,但是两组导向辊组之间均为圆筒状设计缺少纱线材料集中装置,可能使得整体装置在纺纱捻合时虽有捻合力但却捻合不到一块去,使得纺纱制品达不到所需标准,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纺纱机械的捻合机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纺纱机械的捻合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立柱,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由工具箱和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顶端设置有传动壳;
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表面活动连接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设置有纱线装置,所述纱线装置设置有U型板、按钮、换料板块、料辊和材料,所述主体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底端设悬挂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置有固定柱、壳体、支杆、集中辊、出口、进口和传动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减震软垫及固定孔,所述立柱由金属材质呈矩形设计且设置有两组对称安装在底座的两侧配合使用,所述主体通过工作台的两侧焊接在立柱的顶端与底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具箱的底端设置有滑轨且活动连接安装在底座的顶端一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表面设置有防尘网且固定嵌设在底座的顶端另一侧,所述伺服电机的顶端设置有输出轴和履带与传动轴配合使用,所述履带的表面设置有传动壳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台由不锈钢金属材质制成且固定设置在主体的底部,所述支撑板由金属材质支撑且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在主体的两侧,所述横梁的两侧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顶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纱线装置设置有三组且对称活动安装在主体的底部且位于工作台的表面,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设置在纱线装置的底端且贯穿工作台的表面与履带传动连接,所述转盘由金属材质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型板由金属材质制成且固定嵌设焊接在转盘的表面一侧,所述U型板的两侧设置有换料板块和按钮配合使用,所述U型板的中部设置有微型转轴配合料辊使用,所述料辊的表面设置有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港隆纺织有限公司,未经盐城港隆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63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