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T供电接触网电气性能评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86097.8 | 申请日: | 2020-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易东;李群湛;解绍锋;郭锴;马庆安;张丽;王帅;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54;G01R2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t 供电 接触 电气 性能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T供电接触网电气性能评估方法,属于电气化铁路供电技术领域。若AT段内无车时,AT段接触线T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基本相等,且电流方向相同(以变电所为参考),当车进入AT段时,AT段首端电流会有较大增加,且将大于接触线T末端电流。当车在AT段末端时,AT段接触线T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不相等,当车驶出AT段末端时,AT段接触线T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相等,且电流方向相同。在列车每次驶入AT段和驶出AT段后计算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利用接触线T、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与相应的虚拟阻抗理论值的差异识别接触线断线等情况,对AT接触网电气性能变化趋势进行记录和评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高速铁路无一例外地采用电力牵引。随着高速铁路里程的增加,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良好运行不能不受到高度重视。
AT(Auto Transformer,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具有更长的供电区段、更大的供电能力之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高速铁路行车密度较大、运行速度高、供电容量大的要求,成为了我国高速铁路在现阶段的主流供电方式。
牵引网没有备用,且暴露于大自然中,加之弓网高速接触,容易导致故障的发生,引起断电,影响正常运行。牵引供电系统结构复杂、工作条件恶劣。沿铁路线路架设的接触网零件众多,地理分布广泛,工作于露天环境,需承受机车受电弓的高速冲击,且无备用,这些特点都导致了牵引供电系统的故障较易发生。
目前铁路供电系统普遍釆取故障后处理方式,故障恢复速度慢,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牵引供电系统目前的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故障发生后才进行处理。对牵引供电系统日常的运行状态认识不清,只有等故障发生后才进行处理,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处理方式,故障后抢修模式给现场抢修人员带来巨大工作压力,容易导致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难以满足铁路对接触网状态高精确度的要求。
(2)故障之后的查找和恢复速度慢。现有的故障诊断方法精度不髙,故障后的查找和处理工作量大,列车停运时间长。
(3)缺乏有效的故障预防措施。对牵引供电系统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估计不足,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
设备或系统故障的发生,是众多因素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其产生、发展必然经历一个时间过程,有时看似偶然的故障,也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即使是突发性故障也存在孕育、发展的时期。若能对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评估,掌握系统的实时工作状态,并从中总结系统状态演化发展的规律,根据规律就能提前识别出设备或系统的异常,提早对其进行检修或更换,将能减小牵引供电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避免故障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AT供电接触网电气性能评估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在线计算AT段的虚拟阻抗并与其理论计算值进行实时比较、评判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AT供电接触网电气性能评估方法,设电气化铁路AT牵引网额定电压为E,AT段的长度为D,接触线T的自阻抗为ZT,负馈线F的自阻抗为ZF,接触线T与负馈线F的互阻抗为ZTF;当列车在AT段首端时,同步测量AT段接触线TTF首端电压和末端电压接触线T的电流负馈线F的电流当列车在AT段末端时,同步测量AT段接触线TTF的首端电压和末端电压接触线T的电流负馈线F的电流
(1)在列车每次驶入AT段和驶出AT段后,用公式(1)计算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用公式(2)计算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6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废水利用检测装置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