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管式空气净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5757.0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7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沈澄英;张庆堂;耿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13/02;F24F13/2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于鹏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管 空气 净化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管式空气净化器,包括机壳、万向轮、操作面板和净化组件,机壳的底部四个转角处均设有一个万向轮,操作面板设于机壳顶部,机壳的前侧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净化组件设置在机壳内部;本发明大幅扩大了空气与活性炭海绵过滤层的接触面积并大幅延长了空气与活性炭海绵过滤层的接触时间,从而大幅提升了过滤效果,充分去除了有机物,并且活性炭海绵过滤层在工作时全程全时起作用,避免造成颗粒物的二次污染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管式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以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设备,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内均设有活性炭滤网以起到过滤作用,常见的活性炭滤网有片状和桶型两种结构,这两种结构的活性炭滤网在工作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而且接触时间短,过滤效果有限,导致无法充分去除有机物;此外,活性炭滤网往往设于净化过程的最后一层,长时间使用后的活性炭容易分解从而造成颗粒物的二次污染,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幅扩大了空气与活性炭海绵过滤层的接触面积并大幅延长了空气与活性炭海绵过滤层的接触时间以大幅提升过滤效果并避免造成颗粒物的二次污染情况的螺旋管式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旋管式空气净化器,包括机壳、万向轮、操作面板和净化组件,机壳的底部四个转角处均设有一个万向轮,操作面板设于机壳顶部,机壳的前侧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净化组件设置在机壳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包括过滤网、集风罩、螺旋管、导风罩和离心风机;所述集风罩的小口端连接在螺旋管的下端,所述过滤网设置在集风罩的大口端外侧并与进风口相互配合,所述导风罩的小口端连接在螺旋管的上端,所述离心风机设于导风罩的上方,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管与出风口相互配合,所述导风罩的大口端连接在离心风机的进风管上;所述集风罩中还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螺旋管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活性炭海绵过滤层。
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初效滤网和HEPA滤网;所述初效滤网和HEPA滤网均设于集风罩的大口端内部并设于过滤网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初效滤网设于过滤网和HEPA滤网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设置螺旋管并在螺旋管内设置活性炭海绵过滤层,空气在螺旋管内螺旋上升并与活性炭海绵过滤层相互摩擦、碰撞,进而大幅扩大了空气与活性炭海绵过滤层的接触面积并大幅延长了空气与活性炭海绵过滤层的接触时间,从而大幅提升了过滤效果,充分去除了有机物,并且活性炭海绵过滤层在工作时全程全时起作用,避免造成颗粒物的二次污染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净化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过滤组件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螺旋管的局部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57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防脱落的输电线路监测终端
- 下一篇:生态监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