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38γ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胰腺癌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4809.2 | 申请日: | 202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8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符立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4412 | 分类号: | A61K31/4412;A61K31/418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许飞 |
地址: | 51006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38 抑制剂 制备 治疗 胰腺癌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p38γ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胰腺癌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人研究发现p38γ可磷酸化PFKFB3氨基酸残基S467位点,激活胰腺癌细胞的糖酵解途径。而PFKFB3是调控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肿瘤细胞中PFKFB3活性的缺失可以显著降低糖酵解水平,并抑制肿瘤生长。通过抑制p38γ的表达或其活性,可以有效阻止PFKFB3的磷酸化修饰,降低肿瘤细胞中PFKFB3活性,抑制肿瘤的生长。通过联合使用p38γ抑制剂和PFKFB3抑制剂,在体内可有效抑制胰腺癌的增殖,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为临床改善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38γ抑制剂的新应用,特别涉及p38γ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胰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癌症已经具有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众多的癌症中,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一种尚未攻克的癌症。现有技术中,胰腺癌从预防、诊断、治疗到预后效果都不理想。《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胰腺癌占总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9位和第6位,并且呈快速上升趋势。约3/4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1年后死亡,5年生存率仅为6%,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与其他肿瘤相比,如肺癌和乳腺癌等已经有多种“精准”的靶向治疗药物,胰腺癌的临床治疗还停留在“非精准”时代,广泛采用的吉西他滨方案有效率仅为15~20%,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化学治疗方案(FOLFIRINOX方案)不良反应极大,仅少数特定患者可以获益。靶向治疗是目前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新方法之一,常用的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但已完成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多为阴性,临床收益并不明显。
p38γ(又称为SAPK3、ERK6)是MAPK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其组织分布具有高度特异性,在骨骼肌中大量表达。p38γ/SAPK3信号传导通路可引起多种细胞生物学反应,如细胞增殖、分化、转化及凋亡等,其级联途径的上游分子及激活方式、下游分子及效应方式又与MAPK家族其他成员显著不同。已有研究表明p38γ与部分肿瘤相关。谢学海,田孝东,马永簌等(p38α及β亚型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9,36(2):261-263.)的研究结果表明p38 4个亚型在7种胰腺癌细胞株中有不同水平表达,其中p38α在7种胰腺癌细胞株中均显著表达;在ASPC、Colo357和Panc-1细胞株中,p38β表达水平与p38α相当;p38γ在7种胰腺癌细胞株中虽有表达,但水平较低。选择性抑制p38α后,MiaPaca-2和Panc-1细胞增殖、运动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且裸鼠体内成瘤实验可见肿瘤体积显著增加。选择性抑制p38β后,可以观察到细胞生长和增殖变慢,但未见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变化。体内成瘤实验中,Mia Paca-2两个下调p38β细胞克隆成瘤率分别为18.3%和50.0%,较野生型和空质粒转染组显著下降,且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Panc-1两个下调p38β细胞克隆成瘤率为25.0%和12.5%,较野生型和空质粒转染组显著下降(P<0.05)。
正常胰腺组织仅仅在胰岛可检测到少量p38γ的表达,导管上皮细胞检测不到其表达。但胰腺癌大多数(80%)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提示p38γ的表达极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无关。根据目前研究尚无法推知p38γ与胰腺癌的治疗有关。
胰腺癌是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一旦起病,高度侵袭、进展迅速,易于转移,治疗极为艰难。在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中,确诊后生存期超过5年的患者不到3%。开发一种对胰腺癌有更好作用的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p38γ抑制剂的新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
p38γ抑制剂在制备实验室用PFKFB3磷酸化抑制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48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活性碳循环密封装置的双层密封箱
- 下一篇:一种热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