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测量电子雷管网络漏电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2670.8 | 申请日: | 2020-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8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叶磊;王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晋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C21/00 | 分类号: | F42C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杭州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测量 电子 雷管 网络 漏电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电子雷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线测量电子雷管网络漏电的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母线把起爆器和所有的雷管相连接;起爆器向母线上输出一恒定的10.4V直流电压;各电子雷管接收指令后,启动A/D转换器对电子雷管VDD的值进行转换,并对电子雷管VDD的值进行存储;逐一回读各电子雷管的VDD值和对应的雷管编号并存储;判断所有的VDD值是否有小于7V的值。该在线测量电子雷管网络漏电的方法及系统中,通过起爆器和雷管芯片内部电路,无需增加额外的装置和元件即可进行漏电流的测量,无需携带额外的测量装置,并且本方案能通过VDD数据分析,能准确判定出网络漏电的位置,极大的方便了现场问题的排查,能节省大量的问题排查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雷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线测量电子雷管网络漏电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雷管使用在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网络布线时容易破损,如果破损处遇水就会漏电,漏电严重时母线电流会增大,母线电阻上的压降也会增大,就导致雷管端获得电压偏低而影响通信和起爆,如部分雷管无法扫描到或没有起爆。申请号为201029166007.5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布了“电子雷管网络漏电检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取样模块,测量模块和报警模块,两条网络线一条接电源模块,一条接取样模块,电源电流流经网络线后经取样模块返回到电源模块的地,测量模块的比较器比较取样模块采样到的网络电流和电源模块的基准电压来判断网络是否漏电,并把结果输出到报警模块,申请号为201210556042.4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布了“一种电子雷管网络检测器及检测方法”,包括电源供电单元、输出电压选择器、采样电路、显控单元、处理器等,电源供电单元产生并切换输出大电源U和小电压V,当大电压U瞬间变化为小电压V时,如果检测到网络中有电流则判断为漏电,申请号为201210237324.8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布了“多功能数码电子雷管电流检测装置”,包括电流输入、检测模块、转换模块、保护开关、电源模块、主控模块、接口部分、显示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通过检测模块检测网络电流,当电流比正常状态下电流值大时,判断为漏电发生,并进行自断电保护,还有更早期的是采用指针式电流检测仪进行漏电流判读,该装置测量网络电流时,通过观察指针偏转大于某一阈值范围来判定网络是否漏电,然后进一步读取指针的读数并依据此判读造成漏电的原因。
采用上述现有的检测装置及方法,都需要增加额外的装置,通过该装置读取和测量网络电流,并依据该电流值和正常电流值作比较,只要超过正常值就判定为漏电,因实际中很多雷管的静态电流存在不一致性,如果检测时正好有一部分雷管静态电流偏大,则就可能被误判定为漏电,误判为漏电后,工作人员在现场却无法查找到具体原因导致爆破作业中止,因检测网络漏电前炸药和雷管都已入孔,爆区处于高危警戒状态,因此必须派人员看守整个爆区直到爆破完成为止,这给爆破公司带来非常大安全风险并严重影响了爆破作业的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测量电子雷管网络漏电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线测量电子雷管网络漏电的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使用母线把起爆器和所有的雷管按附图1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每发雷管都有脚线,脚线上有快速线夹,连接时把所有雷管的快速线夹卡在母线上,这样母线和所有脚线的连接网就是电子雷管网络;
S2、起爆器上点击网络漏电检测按钮后,起爆器向母线上输出一恒定的10.4V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经过电子雷管网络进入各模块输入脚给各电子雷管供电;
S3、然后起爆器发送检测网络漏电的指令给全部的电子雷管,各电子雷管接收指令后,启动A/D转换器对电子雷管VDD的值进行转换,并对电子雷管VDD的值进行存储;
S4、起爆器逐一回读各电子雷管的VDD值和对应的雷管编号并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晋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晋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2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