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9163.9 | 申请日: | 202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0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上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主分类号: | F16F15/134 | 分类号: | F16F15/134;F16F15/1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振装置,其不损害驾驶性能,而且在正侧的扭转区域中输入了振幅大的扭转振动时也能够抑制各部的损伤。该减振装置具备产生大迟滞扭矩的大迟滞机构(50)以及迟滞抑制机构(60)。在正侧的扭转区域中,迟滞抑制机构(60)在从中立位置朝向最大扭转角度进行动作时,从中立位置至第一扭转角度为止使大迟滞机构的动作停止,并且从第一扭转角度至最大扭转角度为止使大迟滞机构进行动作,而在从最大扭转角度朝向中立位置进行动作时,从最大扭转角度至比第一扭转角度小的第二扭转角度为止使大迟滞机构的动作停止,并从第二扭转角度至中立位置为止使大迟滞机构进行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混合动力车的减振装置,提出了专利文献1所示的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配置在发动机与内置有电动机的驱动单元之间,并具备小迟滞机构和大迟滞机构。
此外,在从发动机侧传递扭矩的正侧的扭转角区域中,总是会产生小迟滞扭矩。因此,例如在发动机的空转期间不会切换为大迟滞扭矩,能够通过小迟滞扭矩高效地使空转期间振幅小的扭转振动衰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0713号公报
在将发动机与电动机相组合的混合动力车中,通过电动机提升驱动单元的转速后使发动机起动。在该发动机起动时,扭矩变动大,输入侧旋转体与输出侧旋转体在正侧的最大扭转角度与负侧的最大扭转角度的角度范围内扭转。
这样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的减振装置中,由于在正侧的扭转角度区域总是只产生小迟滞扭矩,由此限动机构频繁地动作,且冲击增大。因此,容易损伤限动机构。另外,根据小迟滞扭矩的程度,会使驾驶性能受损。
另外,若输入侧旋转体与输出侧旋转体在夹着中立位置的正侧的扭转区域与负侧的扭转区域之间扭转,则两个旋转体的相对旋转的方向会变。此时,两旋转体中抵接的部分(例如扭转弹簧端面和两旋转体的窗部)在正侧和负侧之间切换。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所示地在正侧的扭转区域中只产生小迟滞扭矩时,对抵接部分的冲击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不损害驾驶性能,而且在正侧的扭转区域中输入了振幅大的扭转振动时也能够抑制各部的损伤。
(1)本发明所涉及的减振装置是搭载于车辆的装置,将来自驱动源的扭矩向输出侧传递。该减振装置具备输入侧旋转体、输出侧旋转体、减振部、第一摩擦机构以及摩擦控制机构。输出侧旋转体能够与输入侧旋转体相对旋转。减振部将输入侧旋转体与输出侧旋转体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结。第一摩擦机构在输入侧旋转体与输出侧旋转体相对旋转时产生第一迟滞扭矩。摩擦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摩擦机构的动作。
另外,在从驱动源传递扭矩的正侧的扭转区域中,摩擦控制机构使第一摩擦机构如下进行动作。
·当从输入侧旋转体与输出侧旋转体不进行相对旋转的中立位置朝向最大扭转角度进行动作时,在从中立位置至第一扭转角度为止使第一摩擦机构的动作停止,并且在从第一扭转角度至最大扭转角度为止使第一摩擦机构进行动作。
·当从最大扭转角度朝向中立位置进行动作时,在从最大扭转角度至比第一扭转角度小的第二扭转角度为止使第一摩擦机构的动作停止,并且在从第二扭转角度至中立位置为止使第一摩擦机构进行动作。
该装置中,在正侧的扭转区域中,从中立位置至第一扭转角度为止第一摩擦机构的动作停止。即,由于在该角度区域不产生第一迟滞扭矩,因此使驾驶性能提高。另一方面,在超过了第一扭转角度的区域,第一摩擦机构进行动作,产生第一迟滞扭矩。因此,对于振幅大的振动,通过第一迟滞扭矩抑制振动,能够使限动机构不进行动作。另外,即使限动机构进行动作,也能够抑制限动机构中的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艾科赛迪,未经株式会社艾科赛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91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