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轧钢卷内圈自动点焊机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7800.9 | 申请日: | 2020-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2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远朋;郭守春;汪顺兴;徐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31;B23K11/36;B23K3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199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钢 内圈 自动 点焊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冷轧钢卷内圈自动点焊机,包括点焊机组件(1),其特征是:还包括X方向移动车组件(2)、Y方向移动车组件(3)、Z方向移动车组件(4)、横梁框架(5)、支撑立柱(6)和视觉识别系统(7),
点焊机组件(1)包括内圈开路扩孔装置(101)、内圈涨紧装置(102)、点焊机(103)、法兰支架(104)、连接套管(105)、前轴承座(106)、传动主轴(107)、后轴承座(108)、同步带从动轮(109)、同步带主动轮(110)、同步带(111)、齿轮马达(112)和转动角度分度盘(113),
内圈开路扩孔装置(101)包括内圈扩孔撑开板(1011)、撑开片(1012)、万向球轴承(1013)、撑开片推杆(1014)、内圈开路扩孔底板(1015)和撑开底板(1016),内圈扩孔撑开板(1011)和撑开片(1012)这两者的数量相等且为至少三块,各块内圈扩孔撑开板(1011)的横截面都为圆弧形,各块内圈扩孔撑开板(1011)都以凸弧朝外,各块内圈扩孔撑开板(1011)的底边都固定在内圈开路扩孔底板(1015)上,相邻的两块各块内圈扩孔撑开板(1011)以侧边互相对齐拼合,每块内圈扩孔撑开板(1011)的外侧面上依次设有万向球轴承(1013),每块内圈扩孔撑开板(1011)的顶边各可转动地设有一块撑开片(1012),各块撑开片(1012)依次设于撑开底板(1016)的外侧,各块撑开片(1012)的横截面都为圆弧形且各块撑开片(1012)的形状都为梯形,各块撑开片(1012)都以凸弧朝外,每块撑开片(1012)的内侧面通过一根撑开片推杆(1014)连接撑开底板(1016),相邻的两块各块撑开片(1012)以侧边互相对齐,当撑开片推杆(1014)收缩时各块撑开片(1012)拼合成小底面朝外的棱台形或圆台形,每块撑开片(1012)的外侧面上依次设有万向球轴承(1013),内圈开路扩孔底板(1015)和撑开底板(1016)这两者的中部都可转动地套设在传动主轴(107)的前部;
内圈涨紧装置(102)包括至少三片内圈涨紧撑板(1021)、滚轮轴承(1022)、内圈涨紧底板(1023)和内圈涨紧推杆(1024),各块内圈涨紧撑板(1021)都为圆弧形,各块内圈涨紧撑板(1021)都以凸弧朝外,各块内圈涨紧撑板(1021)依次设于内圈涨紧底板(1023)的外侧,各块内圈涨紧撑板(1021)的横截面都为圆弧形,各块内圈涨紧撑板(1021)都以凸弧朝外,每块内圈涨紧撑板(1021)的内侧面通过一根内圈涨紧推杆(1024)连接内圈涨紧底板(1023),相邻的两块各块内圈涨紧撑板(1021)以侧边互相对齐,当内圈涨紧推杆(1024)收缩时各块内圈涨紧撑板(1021)拼合成圆柱体,每块内圈涨紧撑板(1021)的侧边上依次设有滚轮轴承(1022),内圈涨紧底板(1023)的中部都可转动地套设在传动主轴(107)的前部,且内圈涨紧装置(102)设于内圈开路扩孔装置(101)的后部;
点焊机(103)套设在传动主轴(107)上且设内圈开路扩孔装置(101)的后部,点焊机(103)的前端面连接内圈涨紧底板(1023)的后端面,点焊机(103)内设有非接触式的激光传感器和气缸,点焊机(103)的焊接头固定在所述气缸活塞杆的移动端,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将点焊机(103)的焊接头从点焊机(103)的侧面穿出;
法兰支架(104)、连接套管(105)、前轴承座(106)、后轴承座(108)和同步带从动轮(109)这五者都套设在传动主轴(107)外且依次设于点焊机(103)的后部,法兰支架(104)的前端面连接点焊机(103)的后端面,连接套管(105)的前端面连接法兰支架(104)的后端面,连接套管(105)的后端面连接前轴承座(106)的前端面,前轴承座(106)内设有前轴承,所述前轴承的内圈箍在传动主轴(107)的外侧面上,后轴承座(108)内设有后轴承,所述后轴承的内圈箍在传动主轴(107)的外侧面上,同步带从动轮(109)箍在传动主轴(107)上且设于后轴承座(108)的后部,同步带从动轮(109)通过同步带(111)连接同步带主动轮(110),同步带主动轮(110)箍在齿轮马达(112)的输出轴上,同步带主动轮(110)的一侧设有转动角度分度盘(113);
支撑立柱(6)至少有四根,各根支撑立柱(6)垂直地固定在地面上,横梁框架(5)水平地固定在各根立柱(6)的顶端,视觉识别系统(7)固定在支撑立柱(6)的一侧;
X方向移动车组件(2)包括X方向移动车车体(21)、第一导轮甲(22)、第一导轮乙(23)、第二导轮甲(24)、第二导轮乙(25)、第一导轨(26)、第二导轨(27)和X方向移动伺服电机(28),X方向移动车车体(21)的一侧依次通过传动轴可转动地设有第一导轮甲(22)和第一导轮乙(23),X方向移动车车体(21)的另一侧依次通过传动轴可转动地设有第二导轮甲(24)和第二导轮乙(25),X方向移动车车体(21)上设有X方向移动伺服电机(28),X方向移动伺服电机(28)的转轴通过所述传动轴分别连接第一导轮甲(22)、第一导轮乙(23)、第二导轮甲(24)和第二导轮乙(25),横梁框架(5)一对相对的横梁上分别固定第一导轨(26)和第二导轨(27),第一导轮甲(22)和第一导轮乙(23)这两者都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导轨(26)上,第二导轮甲(24)和第二导轮乙(25)这两者都可转动地设于第二导轨(27)上;
Y方向移动车组件(3)包括Y方向移动车车体(31)、Y方向线性导轨(32)和Y方向移动伺服电机(33),两根Y方向线性导轨(32)互相平行且水平地固定在X方向移动车车体(21)上,Y方向移动车车体(31)两侧的下部设有车轮,Y方向移动车车体(31)上设有Y方向移动伺服电机(33),Y方向移动车车体(31)通过两侧下部的车轮可移动地设于Y方向线性导轨(32)上;
Z方向移动车组件(4)包括Z方向移动车车体(41)、Z方向线性导轨(42)、Z方向移动伺服电机(43)、齿条(44)和齿轮(45),Z方向线性导轨(42)和Z方向移动伺服电机(43)这两者都固定在Y方向移动车车体(31)上且Z方向线性导轨(42)位于铅垂面上,齿条(44)固定在Z方向移动车车体(41)上,齿条(44)也位于铅垂面上,Z方向移动伺服电机(43)的转轴连接齿轮(45),齿轮(45)和齿条(44)互相啮合,Z方向移动车车体(41)通过内侧的车轮可移动地设于Z方向线性导轨(42)上;
点焊机组件(1)通过前轴承座(106)和后轴承座(108)这两者的顶端固定在Z方向移动车车体(41)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78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晶炉尾气连续在线回收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芳纶玻纤复合过滤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