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致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7183.2 | 申请日: | 2020-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6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涛;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20 | 分类号: | C08J9/20;C08J9/14;C08F4/40;C08F220/46;C08F220/14;C08F220/06;C08F220/54;C08F222/14;C08F222/20;C08F222/02;C08F220/58;C08F212/36;C08F220/56;C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热致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利用界面氧化还原引发单体聚合制备热致膨胀微球,具体步骤为:
(1)油相制备:将可聚合单体、发泡剂、交联剂,以及油溶性氧化剂或油溶性还原剂充分搅拌混匀,得到油相;
(2)水相制备:将稳定剂、助稳定剂、阻聚剂、无机盐,以及水溶性还原剂或水溶性氧化剂充分搅拌混匀,得到水相;
(3)乳化:将步骤(1)得到的油相和步骤(2)得到的水相混合,并通过高速均质得到乳液;其中,当油相选择氧化剂时,水相中则选择还原剂;当油相中选择还原剂时,水相中选择氧化剂;
(4)聚合:将步骤(3)得到的乳液在0~70℃的环境中进行聚合,反应10~30小时,即得到热致膨胀微球;
其中,所述单体包括腈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及含羧基单体;以腈系单体质量为计算基准,(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腈系单体质量的5%~95%,含酰胺基的单体为腈系单体质量的1%~40%,含羧基单体为腈系单体质量的5%~95%;
所述发泡剂是以烷烃为必需成分;
所述交联剂为含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中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选自异丁烷、异戊烷、异辛烷、正戊烷、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正辛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选自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200二(甲基)丙烯酸酯、PEG#400二(甲基)丙烯酸酯、PEG#600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等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热致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油溶性氧化剂为氢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烷基、过氧化碳酸酯、过氧化二酰基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油溶性还原剂为叔胺、环烷酸盐、硫醇及有机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致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油溶性氧化剂占可聚合单体含量的0.1~5%;油溶性还原剂占可聚合单体含量的0.1~5%。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热致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水溶性还原剂为亚硫酸盐、亚硝酸盐、亚铁盐、氢碘酸、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氢化铝锂、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水溶性氧化剂为重铬酸盐、过氧化氢、过碳酸盐、过硼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高锰酸盐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致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所述稳定剂选自胶体二氧化硅、胶体碳酸钙、氢氧化镁、磷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硫酸钙、硫酸钠、草酸钙、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镁或/和氧化铝溶胶;
所述助稳定剂选自:二乙醇胺与脂肪族二羧酸的缩合生成物,高分子型的分散稳定助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聚环氧乙烷、聚乙烯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烷基三甲基铵、氯化二烷基二甲基铵,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硫酸钠,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烷基二羟基乙基氨基醋酸甜菜碱;
所述阻聚剂选自:亚硝酸碱金属盐,重铬酸盐,氯化亚锡,氯化锡,氯化亚铁,氯化铁,硫酸亚铁。
8.根据权利要求1、2、3、5或7所述的热致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水性还原剂与其相对应的油溶性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2~2;水性氧化剂与其相对应的油溶性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0.5~0.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致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乳液液滴的大小为5~100µm。
10.根据权利要求1、2、3、5、7或9所述的热致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聚合过程采用梯度升温:首先在0~50℃环境中反应5~15小时;然后以0.1~2℃/min的速度升温至30~70℃,反应5~1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718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