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7013.4 | 申请日: | 2020-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黄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80 | 分类号: | B60L53/80;B60S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洋 |
地址: | 20130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电设备,用于对电动汽车上的电池包进行更换,所述换电设备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平台移动,所述第二平台用于承载电池包;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平台上并用于解锁所述电动汽车上的电池包。本发明的换电设备,本发明的换电设备,通过将解锁机构设置在第一平台上并对承载在第二平台的电池包进行解锁,保证了换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实现换电设备整体高度进一步降低,利于换电设备的使用。同时,通过第二平台与第一平台相对移动来实现解锁,解锁操作简单且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电设备。
背景技术
快换式电动汽车,可以通过更换电池包的方式,满足电动汽车的供电需求。在更换电池包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穿梭车。穿梭车,用于将电池包在电动汽车与电池仓之间搬运,还具有将旧的电池包从电动汽车中解锁,以及将新的电池包装入电动汽车中并锁止的功能。而电池包从电动汽车中解锁,以及电池包在电动汽车中锁止,是一个较为复杂性的过程,需要分别对电池包、解锁装置的水平移动进行控制。
电池包的安装和拆卸过程,需要对电池包及相关部件、固定座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整,还需要在安装和拆卸过程单独对电池包的位置进行调整。由于电动汽车的固定座设置于电动汽车的底部,而用于穿梭车上的解锁机构设置在最上端,造成穿梭车的整体高度较高,需要在电动汽车底下的地面开挖出一个凹槽来实现穿梭车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穿梭车的移动来实现解锁,解锁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穿梭车的整体高度较厚,解锁操作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电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换电设备,用于对电动汽车上的电池包进行更换,其特点在于,包括:
第一平台;
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平台移动,所述第二平台用于承载电池包;
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平台上并用于解锁所述电动汽车上的电池包。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二平台通过电池托盘用于承载电池包,将解锁机构设置在第一平台上,通过第二平台与第一平台之间相互产生位移来实现对电池包拆卸或者安装至电动汽车上,保证了换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实现换电设备整体高度进一步降低,利于换电设备的使用。同时,通过第二平台与第一平台相对移动来实现解锁,解锁操作简单且方便。
较佳地,所述换电设备还包括视觉检测装置,所述视觉检测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平台并露出于所述第二平台,所述视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在所述电动汽车上的锁止或解锁状态。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换电设备通过视觉检测装置来检测电池包在电动汽车上的锁止或解锁状态,以检测是否安装到位或解锁成功并更换。同时,将视觉检测装置安装设置在第一平台上,从而实现换电设备整体高度进一步降低,安装设置非常方便,节约安装空间资源,大大利于换电设备的使用。
较佳地,所述换电设备还包括第一导向叉,所述第一导向叉连接于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第一导向叉用于与所述电动汽车上的定位座相配合。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平台通过第一导向叉将与电动汽车上的定位座相配合,实现换电设备与电动汽车的精确定位配合,保证了换电设备的换电操作。
较佳地,所述换电设备还包括第二导向叉,所述第二导向叉连接于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二导向叉用于与所述电池包的定位块相配合。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二平台通过第二导向叉将与电池包的定位块相配合,实现换电设备与电池包的精确定位配合,保证了换电设备的换电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7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感香囊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