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酸环丙沙星口服固体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6553.0 | 申请日: | 2020-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5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致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20 | 分类号: | A61K9/20;A61K9/48;A61K31/496;A61K47/38;A61K47/32;A61K47/1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酸 环丙沙星 口服 固体 制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酸环丙沙星口服固体制剂及其制备工艺,该制剂由盐酸环丙沙星、微晶纤维素、聚维酮、泊洛沙姆、崩解剂及润滑剂制备而成,是将盐酸环丙沙星、微晶纤维素、聚维酮、泊洛沙姆溶解在水中,喷雾干燥,所得含药颗粒与崩解剂、润滑剂混合均匀,充填胶囊壳或压片而成。本发明制备的制剂稳定,能有效避免盐酸环丙沙星与金属离子络合,形成黄斑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有盐酸环丙沙星固体 口服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盐酸环丙沙星化学名称为:l-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 -3-喹啉羧酸盐酸盐分子式:C17H18FN3O3·HCL,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 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对下列细菌在体外具良好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 部分细菌,包括枸橼酸杆菌属、阴沟、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耶尔森菌等。常对多重耐药菌也具 有抗菌活性。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菌属均具有 高度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的大多数菌株具抗菌作用。该品对 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具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粪肠球菌仅 具中等抗菌活性。对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亦具良好作用,对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也有抗菌活性。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差。环丙沙星为杀菌剂,通 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 亡,临床使用广泛。
然而,在制备盐酸环丙沙星片剂或胶囊剂过程中,由于盐酸环丙沙星属于喹 诺酮类药物,其结构中3,4位羧基和酮基极易与金属离子络合,形成黄斑,导致 药效降低。
CN108567754A公开了盐酸环丙沙星片,包括盐酸环丙沙星,碳酸钙,D- 氨基葡萄糖硫酸钾盐和淀粉,虽然能在低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降低了盐酸环丙 沙星原料的热源风险,但由于淀粉等辅料含有大量金属离子,导致压片前的药物 颗粒出现黄斑。
CN107669645A公开了一种盐酸环丙沙星片的制备方法,以盐酸环丙沙星为 主料,以填充剂、崩解剂和润滑剂为辅料,采用粉末直压工艺,制得所述的盐酸 环丙沙星片;所述填充剂为乳糖或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与淀粉的混合物; 所述崩解剂为交联聚维酮、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虽然采用粉 末直接压片工艺,较好地解决了盐酸环丙沙星片易裂片、粘冲、溶出度差异大等 缺点,但由于使用的辅料含有金属离子,仍没有解决盐酸环丙沙星与金属离子络 合,形成黄斑的问题。
CN104188893A一种盐酸环丙沙星口服固体制剂及其制备工艺,该制剂包 含盐酸环丙沙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崩解剂及润滑剂,是将盐酸环丙沙星与羟 丙基甲基纤维素溶解在水中,喷雾干燥,所得分散体与崩解剂、润滑剂混合均匀, 充填胶囊壳或压片而成。本发明制备的制剂在碱性条件下稳定,能有效避免盐酸 环丙沙星在碱性肠道环境中析出的问题。在实施例中采用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 镁等带有金属离子的辅料,仍然导致颗粒出现黄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通过对制剂的处方和工艺进行大量试验研究后 发现,将盐酸环丙沙星、微晶纤维素、聚维酮、泊洛沙姆溶解在水中喷雾干燥后, 形成的含药颗粒不会出现黄斑,原因可能是辅料不含有金属离子。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酸环丙沙星口服固体制 剂,采用该处方的制剂稳定,能有效避免盐酸环丙沙星和金属离子络合出现黄斑 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盐酸环丙沙星口服固 体制剂,由盐酸环丙沙星、微晶纤维素、聚维酮、泊洛沙姆、崩解剂及润滑剂制 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致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致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6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