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将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理以制造耐火材料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75954.4 | 申请日: | 2020-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0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申士富;刘海营;杨航;骆有发;王金玲;赵庆潮;李伟光;李雪倩;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443;C04B3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付兴奇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二次 无害化 处理 制造 耐火材料 方法 | ||
一种通过将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理以制造耐火材料的方法,属于铝工业领域。方法包括:将二次铝灰进一步研磨至粒径80%通过孔径为74μm的筛网。在氧气含量12%‑18%的氧化气氛下,于1150℃至1550℃煅烧0.5小时至4小时使二次铝灰中的金属铝、氮化铝、碳化铝转化为氧化铝,且使二次铝灰中的氟化盐、氯化盐挥发,得到煅烧氧化物。将煅烧过程中产出的含氟化盐、氯化盐的废烟气冷却后回收,并对烟气进行脱硝然后排放。将煅烧氧化物单独或与添加剂混合后,经电弧熔炼后制成铝镁质的耐火材料。上述制作方法可以获得纯度高的耐火材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铝工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过将二次铝灰无 害化处理以制造耐火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铝灰主要来源于电解铝及铝合金生产过程,且是铝工业中大量产 生的固体废弃物。铝灰的成分因各生产厂家的原料及工艺条件不同而 略有变化,但通常都含有金属铝,铝的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氟 化盐、氯化物、二氧化硅、氧化镁等其它金属氧化物。
由铝灰的上述成分可知,其组分中含有大量具有经济价值物质, 如氧化铝、镁铝尖晶石、金属铝和氮化铝。因此,铝灰是一种可再生 的资源。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铝灰同样含有氟化盐。如果对铝灰进 行直接填埋将会导致污染地下水。如果在存放过程中接触水,铝灰中 的氮化铝、金属铝、碳化铝会产生氨气、氢气和甲烷,甚至可能引发 燃爆。
因此铝灰的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环保效 应。
为了便于理解有关铝灰相关知识,下述简要列出有关技术中对于 铝灰的研究。
1、铝灰渣分选金属铝后剩余的铝灰渣废弃物进行煅烧。其将铝 灰渣废弃物在800℃至1800℃温度范围煅烧铝灰。
2、在900℃至1800℃温度范围煅烧铝灰1-3小时,煅烧后的铝 灰加入水中进行水浸处理。
3、以再生铝厂的铝灰、高铝矾土、电熔镁砂、铁屑和焦炭粉为 原料,不进行预处理直接进行高温熔炼。
4、工业铝灰直接在1300℃至1500℃下进行煅烧,然后与菱镁矿 风化石混合进行湿磨,再添加聚乙烯醇半干法成型,在1300℃至 1500℃煅烧。
5、将铝灰、镁橄榄石和铁屑直接混合,利用铝灰中的金属铝、 氮化铝作为还原剂,高温熔融。
6、将铝灰与碳酸镁、氧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压制成坯, 然后电熔。
7、用二次铝灰酸洗、水洗后,用氮化铝做还原剂进行熔融处理。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过将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理以 制造耐火材料的方法,以部分或全部地改善、甚至解决有关技术中的 二次铝灰难以处理和再利用的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将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理以制 造耐火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粉末状的二次铝灰作为原料,且二次铝灰 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1~10%的Al,10~50%的Al2O3,5~40% 的AlN,0~40%的MgAl2O4,2~10%的氟化盐,0~10%的氯化盐,其余为杂 质。
制作方法包括:
将二次铝灰粉磨至粒径80%通过孔径为74μm的筛网;
粉磨后的二次铝灰送至煅烧炉内,在氧气含量12%-18%的氧化 气氛下,于1150℃至1550℃煅烧0.5小时至4小时使二次铝灰中的 金属铝、氮化铝、碳化铝转化成氧化铝,且氟化盐、氯化盐挥发,得 到纯度较高的煅烧氧化物;
将煅烧产出的废烟气经过冷凝、沉降、除尘回收氟化盐和氯化盐, 然后脱硝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59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