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振荡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4945.3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5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千叶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那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S3/04 | 分类号: | H01S3/04;H01S3/042;H01S3/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振荡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振荡器,该激光振荡器包括:壳体;光纤,其配置在壳体内,具有熔接部分或弯曲部分;光吸收体,其位于壳体与熔接部分之间或壳体与弯曲部分之间,用于吸收来自光纤的漏光;导热性支承柱,其支承光吸收体;以及冷却部,其借助导热性支承柱冷却光吸收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振荡器,特别涉及一种设有壳体的加热抑制功能的激光振荡器。
背景技术
公知对于在激光振荡器使用光纤的情况,会在光纤的熔接部分发生轻微的位置偏移、从铺设了的光纤的弯曲部分产生漏光的情况。作为解决该漏光引起的各种问题的现有技术,下述文献是公知的。
在日本专利第610932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半导体激光模块,所述半导体激光模块在供光纤贯穿的玻璃毛细管的外周设有光吸收体。由此,抑制固定光纤的粘接剂、光纤的覆盖部因光吸收引起的发热而产生损伤。
在日本专利第621586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光吸收体,所述光吸收体包括:第一光吸收体,其将光部分地吸收并反射光;以及第二光吸收体,其将由第一光吸收体反射而来的光部分地吸收并朝向第一光吸收体反射,位于光的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一光吸收体和第二光吸收体的端部彼此接合。光吸收体还包括:冷却部,其配置在第一光吸收体和第二光吸收体中的至少一者;以及连结构件,其将第一光吸收体和第二光吸收体彼此连结。由此,第一光吸收体和第二光吸收体的发热经由连结构件被冷却部抑制。
在日本特开2008-31027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光纤熔接构造,所述光纤熔接构造利用黑色氧化铝膜处理后的铝块覆盖双包层光纤与单包层光纤之间的熔接部分。从熔接部分放射出的激发光大部分由黑色氧化铝层吸收,而向铝块散热。
在日本专利第5206733号公报中公开了在使存在于晶圆表面的凸部暴露的状态下,通过涂布反射材料或吸收材料从而利用反射材料或吸收材料吸收施加于晶圆的热量,从而使由于热量而形成的改性层从晶圆表面较浅地形成。
在日本特开2009-11607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光纤熔接部保持构造,所述光纤熔接部保持构造在去除了光纤端部的覆盖而将光纤彼此熔接而成的光纤熔接部的外周部和将覆盖去除而成的覆盖去除部的外周部,设置经由空间吸收在光纤传输的光的光吸收部并且在光吸收部安装有散热器。
发明内容
图8是现有的激光振荡器8的局部剖视图。来自光纤80的熔接部分80a(或弯曲部分)的漏光82向激光振荡器8的壳体81照射,而吸收了漏光82的壳体81被加热。有时壳体81成为超过100°的高温体,从而变为危险源。另外,由于激光振荡器8包括多个单元,因此也会产生使周围单元的温度上升的风险。
因此,需要一种以简易的结构抑制来自光纤的漏光对激光振荡器的壳体进行加热的技术。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激光振荡器,该激光振荡器包括:壳体;光纤,其配置在壳体内,具有熔接部分或弯曲部分;光吸收体,其位于壳体与熔接部分之间或壳体与弯曲部分之间,用于吸收来自光纤的漏光;导热性支承柱,其支承光吸收体;以及冷却部,其借助导热性支承柱冷却光吸收体。
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激光振荡器,所述激光振荡器包括:壳体;光纤,其配置在壳体内,具有熔接部分或弯曲部分;反射构件,其位于壳体与熔接部分之间或壳体与弯曲部分之间,用于反射来自光纤的漏光;光吸收体,其吸收来自反射构件的反射光;以及冷却部,其与光吸收体接触并且冷却光吸收体。
本公开的其他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激光振荡器,所述激光振荡器包括:壳体;光纤,其配置在壳体内,具有熔接部分或弯曲部分;光吸收体,其覆盖至少熔接部分或弯曲部分,具有高于光纤的包层的折射率且低于空气的折射率的折射率,从而吸收来自光纤的漏光;以及冷却部,其与光吸收体接触并且冷却光吸收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振荡器的局部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发那科株式会社,未经发那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49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