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理系统测试方法、平台、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4064.1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7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学;潘传清;崔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系统 测试 方法 平台 计算机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测试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物体的第一温度阈值及第二温度阈值;根据第一温度阈值及第二温度阈值对待测物体的温度范围进行分区;分别在各分区中选取模拟温度;根据每一模拟温度所处的分区分别构建温度变化曲线;检测在温度变化曲线情况下的整车热管理功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测试平台、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本发明,可通过温度变化曲线来模拟连续变化的温度,以达到全温度覆盖的测试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软件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测试方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测试平台、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而温度又是影响动力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动力电池的能力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让动力电池发挥出最大的能力,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新能源汽车都配备了热管理系统,用于给动力电池进行冷却和加热。
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过程中,需要对整车热管理系统控制软件进行开发并测试验证,为降低软件缺陷流入到实车验证阶段,需要在软件开发前期,进行模型在环测试或者硬件在环测试。为了测试车辆处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整车热管理功能,在编写测试用例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温度条件进行模拟。但是温度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并且车辆部件处于某一个温度之后,随着热管理系统的加热或者冷却功能开启,部件的温度又会随之升高或者降低。因此,需要在测试验证阶段,模拟车辆所处的各个温度,以便验证整车热管理系统功能。
由于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和误差影响,实际控制时所采集到的温度变量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为了避免温度在控制阈值附近的波动,导致车辆频繁进退冷却或者加热。如图1所示,在整车热管理控制时,对于温度阈值通常都是采用回滞区间的控制方式。回滞区间定义了一个区间(T1,T2),当输入信号小于T1时,回滞区间输出为0,当输入信号大于T2时,回滞区间输出为1。当输入信号由任意一侧变化进入区间时,回滞区间的输出沿用之前值,直到超过T1或T2,回滞区间的输出值才会发生变化,否则回滞区间输出初始值。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传感器采集信号的波动,导致整车频繁退出加热和冷却。
由于热管理系统的加热和冷却功能是基于温度回滞区间的控制,因此要测试各个温度点下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功能,并不是要对各个温度点进行逐一模拟,而是针对回滞区间的特性,通过模拟部分温度点,达到全温度测试的效果。
但是,上述方法中对温度变化的模拟是通过离散点的方式实现的,即由温度点T1跳变到温度点T2,这样既不符合实际温度的变化趋势,也会遗漏掉某些温度边界值的测试,不能达到全温度覆盖的测试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测试方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测试平台、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通过温度变化曲线来模拟连续变化的温度,以达到全温度覆盖的测试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测试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物体的第一温度阈值及第二温度阈值;根据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及第二温度阈值对待测物体的温度范围进行分区;分别在各分区中选取模拟温度;根据每一模拟温度所处的分区分别构建温度变化曲线;检测在所述温度变化曲线情况下的整车热管理功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一温度变化曲线均经过所有分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第一温度阈值及第二温度阈值对待测物体的温度范围进行分区处理的步骤包括:根据第一温度阈值及第二温度阈值将连续的温度范围从高温侧到低温侧依次分割成连续的第三区间、第二区间及第一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40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