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除臭结构、管式除臭装置及除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3663.1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9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伟;岳鹏;刘雪丽;康心悦;赵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丽莎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除臭 结构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管道除臭结构、管式除臭装置及除臭方法,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管道除臭结构包括除臭单元、除臭管道、药液单元、泵送机构和控制系统。除臭管道包括第一分管、第二分管以及中间分管。药液单元设置于第一分管,除臭单元包括造雾器和第一除雾器,每个中间分管内都设有除臭单元,每个中间分管内的第一除雾器位于造雾器上方,泵送机构能够将药液单元的药液泵送给造雾器。控制系统根据布设于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的气体传感器检测气体浓度并控制泵送机构工作功率。除臭方法通过应用管道除臭结构及风机形成的管式除臭装置,能够在占地不大、成本更低的情况下进行恶臭气体的处理,应用范围较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道除臭结构、管式除臭装置及除臭方法。
背景技术
在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硫化氢、氨、硫醇类等恶臭物质的气体,对工作人员、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影响。
目前,针对市政设施恶臭气体去除的技术包括吸收、吸附、光催化、喷淋、生物过滤等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应用。这些技术的使用,一般需要先对恶臭气体进行集中的负压收集,然后再进入处理装置内进行处理,处理后气体经过排放管道达标排放。
然而,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的恶臭气体产生来源、污染特性差别较大,各种不同排放控制方法和技术又有各自的应用范围。常规的吸收、吸附、光催化、喷淋、生物过滤等技术都需要一定体积的处理设备,占地面积较大,投资高,不易管理。
因此,需要一种占地更小且成本更低的恶臭气体处理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除臭结构,其能够用于改善现有的恶臭气体处理与排放设备的占地大且成功高的问题。
本申请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式除臭装置,其包括上述管道除臭结构,其能够改善现有的臭气处理与排放设备的占地大且成功高的问题。
本申请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臭方法,其能够基于上述管式除臭装置对恶臭气体进行处理。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除臭结构,包括:除臭单元、除臭管道、药液单元、泵送机构和控制系统;
所述除臭管道包括用于与恶臭气体源连接的第一分管、第二分管以及布设于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之间的中间分管;
所述药液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管,所述除臭单元包括造雾器和第一除雾器,每个所述中间分管内都设有所述除臭单元,每个所述中间分管内的所述第一除雾器位于所述造雾器上方,所述泵送机构能够将所述药液单元的药液泵送给所述造雾器;
恶臭气体从所述第一分管进入所述管道除臭结构后,经过所述中间分管并从所述第二分管排出,所述中间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内的液体能够汇流到所述第一分管且流入所述药液单元;
所述控制系统根据布设于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的气体传感器检测气体浓度并控制所述泵送机构工作功率。
气体传感器能够检测恶臭气体的浓度,当进入第一分管的气体浓度低于阈值,则泵送机构低功率运行,当高于阈值,则加大运行功率,使得药液能够被按需泵送到造雾器以对恶臭气体进行喷淋吸附。当第二分管吹出的气体浓度达标时,则不再加大泵送机构功率,若不达标,则控制继续加大泵送机构功率。通过在除臭管道内实现恶臭气的处理和排放一体化实施,较之普通的处理设备而言,更加节省占地面积且成本更低,可以更方便在不同区域使用。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管道除臭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36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