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菜品存储管理方法、冰箱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3242.9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8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吕琳琳;党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5 | 分类号: | G06F16/9535;G06F16/9537;F25D2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沈晓敏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菜品 存储 管理 方法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冰箱菜品存储管理方法、冰箱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获取用于存放菜品的所有存储区域信息及对应的存储环境信息;根据待存放菜品信息,获取与待存放菜品对应的推荐存储环境信息;根据推荐存储环境信息,从所有存储区域信息中查询推荐存储区域信息;将推荐存储区域信息发送至客户移动终端。通过上述设置,可解决目前用户将待存放菜品放入智能冰箱时查找合适存储区域带来的费时长、体验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菜品存储管理方法、冰箱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冰箱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保鲜设备,用户可以将隔夜菜等菜品放入冰箱的保鲜层,以保证在一定的保鲜周期内维持菜品的新鲜度与口感,方便用户后续食用。
随着用户需求增加,冰箱的容量也越来越大,例如对开门冰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随着容量的增加,用户存放或取用隔夜菜等菜品时的查找越来越成为用户的困扰。用户在使用传统冰箱时,打开冰箱后,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查找待取出菜品,或是查找待存放菜品在冰箱内部的合适存储区域;可见,存取菜品花费时间长、用户体验感较差,同时长时间打开冰箱门造成冰箱内冷气大量流失、电能浪费,从而不利于冰箱内菜品或食材的保鲜冷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菜品存储管理方法、冰箱及存储介质,来解决目前用户将待存放菜品放入智能冰箱时查找合适存储区域带来的费时长、体验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菜品存储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获取用于存放菜品的所有存储区域信息及对应的存储环境信息;根据待存放菜品信息,获取与待存放菜品对应的推荐存储环境信息;根据推荐存储环境信息,从所有存储区域信息中查询推荐存储区域信息;将推荐存储区域信息发送至客户移动终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菜品存储区域的坐标位置信息;获取菜品存储区域内预设的存储环境信息;将坐标位置信息与存储环境信息进行匹配配对。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待存放菜品信息包括绿叶蔬菜、腌菜以及泡菜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将推荐存储环境信息设定为亚硝酸盐监控环境。当待存放菜品信息包括甜品、奶制品、凉菜以及生冷寿司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将推荐存储环境信息设定为杀菌监控环境。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打开冰箱的提醒信息;控制待取出菜品所在存储区域前端设置的信号指示灯以闪烁形式工作。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待取出菜品是否放置于密封的专属存储区域;若是,对所述专属存储区域进行抽真空密封。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待存放菜品的重量信息及菜品信息;根据待存放菜品重量信息及菜品信息,获取待存放菜品的推荐存储时长;将推荐存储时长发送至用户移动终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菜品新鲜度检测模块对待取出菜品的新鲜度进行检测;将检测到的待取出菜品新鲜度信息发送至用户移动终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待存放菜品的烹饪方式及食材信息,获取匹配的二次加工方式;将二次加工方式发送至用户移动终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待取出菜品的食材信息;根据待取出菜品的食材信息,获取待取出菜品的垃圾分类数据分析结果;将垃圾分类数据分析结果发送至用户移动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菜品存储温度管理方法中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32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