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72815.6 | 申请日: | 2020-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7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4W88/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李婉蓉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控制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通过在快充档位下限制对外充电的最大输出电流的方式,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充电体验。具体方案为:无线接入设备开启无线通信模块;根据网络状态和/或电量状态确定对外充电状态,对外充电状态包括限流状态或正常状态;限流状态对应的充电参数包括第一充电电压和第一最大输出电流,正常状态对应的充电参数包括第二充电电压和第二最大输出电流;第一充电电压与第二充电电压相同,第一最大输出电流小于第二最大输出电流;检测到被充电设备;根据正常状态对应的充电参数进行充电协商;根据对外充电状态对应的充电参数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充电控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4G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的普及和5G通信的商用等,通过无线接入设备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例如,在出差笔记本办公没有无线网Wi-Fi的情况下,户外旅行时手机、穿戴设备或平板电脑上网不方便等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无线接入设备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上网,处理数据业务。一些无线接入设备还可以具有充电宝的功能,从而在为手机或穿戴设备等终端提供上网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为终端充电续航。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设备,无线接入设备可以通过快充档位下限制对外充电的最大输出电流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充电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包括:无线接入设备开启无线通信模块。无线接入设备根据接入的通信网络的网络状态和/或电量状态确定对外充电状态,对外充电状态包括限流状态或正常状态。其中,限流状态对应的充电参数包括第一充电电压和第一最大输出电流,正常状态对应的充电参数包括第二充电电压和第二最大输出电流,第一充电电压与第二充电电压相同,第一最大输出电流小于第二最大输出电流。无线接入设备检测到被充电设备。无线接入设备根据正常状态对应的充电参数进行充电协商。无线接入设备根据对外充电状态对应的充电参数对被充电设备充电。
在该方案中,便携Wi-Fi热点在开启无线通信模块后,可以根据接入的移动网络的网络类型和/或电池的电量状态,实时确定对外充电状态为限流状态或正常状态,并采用所确定的对外充电状态对外充电。当对外充电状态为限流状态时,便携Wi-Fi热点可以在高充电功率的快充档位下,根据限流状态对应的较小的第一最大输出电流对其他设备充电,从而可以节省便携Wi-Fi热点的整机功耗,避免功耗大于最大输出功率而导致触发充电异常保护等问题。与采用低充电功率的标充档位进行充电相比,快充档位下的限流方式可以提高对外充电功率,提高对外充电速率,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充电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无线接入设备根据接入的通信网络的网络状态和/或电量状态确定对外充电状态,包括:若无线接入设备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则无线接入设备确定对外充电状态为限流状态,其中,预设条件包括接入的通信网络的网络类型为5G网络或无线接入设备电池的电量小于预设值。若无线接入设备确定不满足预设条件,则无线接入设备确定对外充电状态为正常状态。
这样,若接入的通信网络的网络类型为5G网络或无线接入设备电池的电量小于预设值,则无线接入设备可以确定对外充电状态为限流状态,从而可以根据限流状态对应的较小的第一最大输出电流对其他设备充电,节省便携Wi-Fi热点的整机功耗,避免功耗大于最大输出功率而导致触发充电异常保护等问题。
例如,正常状态对应的第二充电电压为9V,第二最大输出电流为2A。或者,正常状态对应的第二充电电压为5V,第二最大输出电流为4.5A。
示例性的,当正常状态对应的第二充电电压为9V,第二最大输出电流为2A时,第一最大输出电流为1.5A。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无线接入设备在关闭无线通信模块后,采用正常状态对应的充电参数对外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28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