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颅脑引流管潜行置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71617.8 | 申请日: | 2020-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8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荆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 地址: | 25002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脑 引流 潜行 置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颅脑引流管潜行置入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外锥和锥芯,所述外锥上设有从前端延伸到中后部的沟槽,所述沟槽与锥芯配合,形成对锥芯前段侧面的半包结构,所述外锥和锥芯的前端部共同配合的形成尖端,所述外锥在靠近前端的沟槽边缘设有翼板,当锥芯后撤脱离沟槽后,所述翼板用于配合变径扩大的沟槽卡合引流管的膨大末端,后撤外锥时能有效地、可靠地牵引着引流管沿皮下隧道后撤达到潜行目的,一次性形成隧道,一次性完成引流管潜行。通过锥芯和外锥形成的一端半包裹式结构,切口大小与构建的潜行隧道的直径大小相近,隧道的距离、方向可精准控制,避免了采用血管钳等建立引流管潜行时引起的头皮剥离无法真正建立皮下隧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颅脑引流管潜行置入装置。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无论是人工操作还是借助机器人进行的颅骨钻孔留置引流管术在神经外科及相关科室临床上广泛应用,是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广泛应用的、通用的颅脑留置引流管的方法。适用于脑内血肿、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脑内脓肿、其他脑内张力性囊肿等病变。无论是Dandy氏钻孔还是借助细孔钻颅方法留置引流管的方法因其具有微创、易操作、便捷、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低、易维护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但其最常采用方式为引流管垂直穿过头皮,无皮下潜行距离,造成引流管稳定性差,易松动、易发生管周渗液、缺乏足够的皮下潜行屏障保护易造成逆行感染。结果既增大了护理难度,又需伤口频繁换药甚至重新穿刺置管增加了医疗工作量与操作风险,而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将显著影响病情预后。对于皮肤条件较好的青壮年该种置管方式一般能留管1周左右,1周后管周皮肤则会出现浸渍变白并开始与引流管之间出现缝隙,单纯依赖局部头皮厚度的屏障作用显著下降。而对于抵抗力低下尤其是合并糖尿病及头皮瘢痕、头皮菲薄者则维持时间显著缩短。对需要继续颅内病灶外引流者则需行重新置管等处理,结果加重了医护工作者及患者的负担与风险。
发明人发现,目前对于上述情况,为延长颅脑引流管的留置时间部分学者试图改进置管方式:在直接穿刺置管成功后,在原皮肤穿刺孔旁开一定距离做皮肤切口,用血管钳戳出皮下隧道后将原穿刺孔处引流管尾段经切口引出,引流管在原皮肤穿刺孔与皮肤切口之间潜行,从而达到延长引流管头皮下潜行的距离。但因为血管钳本身结构原因,势必造成局部头皮剥离,且需做较大的切口才能将引流管经隧道引出,多次撑开血管钳对切口损伤较大,结果失血多、创伤较大;借助血管钳的方法操作较繁琐、稳定性差,单人难以完成操作;钳夹也易造成引流管损伤;另外潜行距离有限,结果造成了创伤大、潜行效果差;引流管在剥离的头皮与颅骨、骨膜之间潜行而非在真正的管状隧道内潜行,影响了临床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颅脑引流管潜行置入装置,该装置可以解决目前不易在头皮下方建立潜行隧道的问题,通过半嵌套式结构进行潜行隧道的建立,抽出锥芯后能够使引流管末端与外锥端部卡槽、翼板配合,从而在外锥的牵引下沿建立的潜行隧道引出从而达到引流管在头皮下潜行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颅脑引流管潜行置入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外锥和锥芯,所述外锥上设有从前端延伸到中后部的沟槽,所述沟槽与锥芯配合,形成对锥芯前段侧面的半包结构,所述外锥和锥芯的前端部共同配合的形成尖端,用于共同从引流管旁开一侧刺入头皮并沿着颅骨表面朝引流管入颅位置建立潜行隧道,所述外锥在靠近前端的沟槽边缘设有翼板,当锥芯后撤脱离沟槽后,所述翼板用于配合沟槽卡合引流管末端。
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外锥尾端设有第一把手,所述锥芯尾端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均用于接受外力作用刺入头皮、在头皮下操作或从头皮下抽出。第一、二把手的上下分离改善了单手握持时的握持感、操控感,有利于单手对锥体前端的操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未经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16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铁生产企业高浓盐水零排放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空气流量传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