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处理用反硝化处理工艺及所用的布水补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0688.6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2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罗军杰;马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同力达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苏芳玉 |
地址: | 06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硝化 处理 工艺 所用 补气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曝气设备无法或很难使深井式反应池或者深水式反应池内溶解氧浓度达到反硝化反应条件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反硝化处理工艺及所用的布水补气装置,工艺采用深井式或者深水式反应池进行反硝化处理;污水通过传输管道进入反应池的底部并在管中形成重力水塞流,通过重力水塞流携带的气体进行补气,使池内溶解氧浓度为0.3‑1.0mg/L,采用上述工艺可以使池内溶解氧浓度达到反应条件,节省补气设备、搅拌设备的成本和设备所需消耗的能源;布水补气装置,包括布水箱,布水箱上设置有进气口,布水箱连通布水管,在布水管上设置补气管,补气管进气口连通大气且高于布水箱设定水位高度,采用本发明布水补气装置可以在布水管中形成水塞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反硝化处理工艺及所用的布水补气装置。
背景技术
化肥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类物质,在进行相关的污水处理时,通常采用生物反硝化处理工艺,常规的生物反硝化处理工艺依靠搅拌器搅拌促使生物菌种和污水混合均匀,同时水体表面的氧气溶解于水中,溶解氧浓度需要在0.3mg/L-1.0mg/L之间以满足反硝化菌种的生长条件。常规的反硝化反应池占地面积大,所需的搅拌机功率较高,池深在7-20米之间的深井式反应池和深水式反应池具有较深的池深,相对于普通反应池占地面积更小,所需要使用的搅拌机功率也较小,因此采用深井式反应池或者深水式反应池可以减小场地、设备和能源方面的成本。采用深井式反应或深水式反应池进行反硝化反应时,反应池底部溶解氧量容易低于0.3mg/L易引发厌氧反应,厌氧反应会降低反硝化反应的效率,不利于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物质的去除。为了避免厌氧反应的发生,需要为反应池补气,但是常规曝气设备补的气量较大,很难将池水中溶解氧的浓度控制在0.3mg/L-1.0mg/L之间,使得反应池内的氧浓度超标,此外采用专门的曝气设备会增加设备投入,曝气时需耗费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曝气设备无法或很难使深井式反应池或者深水式反应池内溶解氧浓度达到反硝化反应条件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反硝化处理工艺及所用的布水补气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污水处理用反硝化处理工艺,采用深井式反应池或者深水式反应池进行反硝化处理;污水通过传输管道进入深井式反应池或者深水式反应池的底部,并且在传输管道中形成重力水塞流;通过重力水塞流携带的气体对深井式反应池或者深水式反应池底部进行补气,使深井式反应池或者深水式反应池内溶解氧浓度为0.3-1.0mg/L。
进一步的,通过补气管向污水传输管道内补入空气,通过调节补气管的空气流通量调节进入传输管道的空气的量;在所述补气管上设置补气用的阀门,通过调整阀门的开通量调整进入传输管道的空气的量,使传输管道内的气水比小于三分之一且反应池内溶解氧浓度为0.3-1.0mg/L。
进一步的,传输管道的进水端至少比深井式反应池或者深水式反应池内液面高1.5米。
进一步的,污水通过多条传输管道进入深井式反应池或者深水式反应池。
一种布水补气装置,包括布水箱,布水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布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出水口连通布水管,在布水管上设置补气管,补气管的进气口连通大气且进气口的高度高于布水箱设定的水位高度。
进一步的,布水管包括横向设置的平段和竖向设置的立段,所述平段与出水口连接,平段上连通有补气管,平段上设置布水阀门,补气管上设置补气阀门,所述补气阀门为针阀。
进一步的,出水口设置有多个,各出水口形状、大小以及中心标高均相同,与各出水口对应的各布水管均相同。
进一步的,布水管的公称直径大于20mm且小于35mm,补气管的公称直径大于12mm小于18mm。
进一步的,布水管的出口呈喇叭口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同力达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同力达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06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