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片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0575.6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3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先进医疗设备技术孵化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G06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殷亚平 |
地址: | 110167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片 数据 处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切片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切片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设备扫描的每个切片对应的第一参数,第一参数与每个切片厚度的不准确度相关;获取目标设备的第二参数,并根据第二参数生成用于表示切片扫描过程的数学模型;根据每个切片对应的第一参数、用于表示切片扫描过程的数学模型和预先设定的目标设备的第三参数,对目标设备对应切片的图像数据进行去卷积。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对不同厚度的切片进行差异化的去卷积,从而提高切片的一致性和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切片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射线,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在临床上,多层螺旋CT由于极快的成像速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层螺旋CT使用多层平行的探测器,能够在同一时间扫描多个切片的数据。然而,临床对CT的要求除了快的成像速度之外,还要求高的图像质量。用于衡量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z向分辨率,z向分辨率影响切片厚度,更高的分辨率能够实现更薄的切片厚度,业界普遍采用切片灵敏度(Section Sensitivity Profiles,简称SSP)曲线的半高全宽(full-width-at-half-maximum,简称FWHM)来描述多层螺旋CT的切片厚度。多层螺旋CT扫描射线呈现扇形束状,因此,与焦点距离较远的两侧的检测器采集到的数据成像得到的图像的分辨率较低,切片厚度偏大,准确性较差,并且和中间检测器采集的数据重建的切片厚度一致性不匹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切片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切片数据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设备扫描的每个切片对应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与每个切片厚度的不准确度相关;
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二参数,并根据所述第二参数生成用于表示切片扫描过程的数学模型;
根据每个切片对应的所述第一参数、所述数学模型和预先设定的目标设备的第三参数,对所述目标设备对应切片的图像数据进行去卷积。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每个切片对应的所述第一参数、所述数学模型和预先设定的目标设备的第三参数,对所述目标设备对应切片的图像数据进行去卷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四参数和所述目标设备扫描的每个切片对应的第五参数,并根据所述第四参数和所述第五参数对所述目标设备每个切片的扫描生数据进行去卷积,其中,所述第五参数与每个切片厚度的不准确度相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设备扫描的所述切片数据,并基于所述切片数据确定每个切片厚度的不准确度;
根据每个切片厚度的不准确度,确定每个切片对应的所述第一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二参数,并根据所述第二参数生成用于表示切片扫描过程的数学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焦点z向长度,并根据所述焦点z向长度生成焦点模型;
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检测器z向长度,并根据所述检测器z向长度生成检测器模型;
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相邻两个检测器之间的z向距离,并根据所述相邻两个检测器之间的z向距离生成切片图像重建过程中反投影操作的插值模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个切片对应的所述第一参数、所述数学模型和预先设定的目标设备的第三参数,对所述目标设备对应切片的图像数据进行去卷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先进医疗设备技术孵化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先进医疗设备技术孵化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0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