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龙眼食品和加工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9907.9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4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唐道邦;徐玉娟;吴继军;林羡;傅曼琴;安可婧;卜智斌;彭健;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19/00 | 分类号: | A23L19/00;A23L7/10;A23L33/10;A23L33/105;A23L5/10;A23P3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眼 食品 加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龙眼食品及加工方法,龙眼食品包含:龙眼肉50~60%、益智仁10~20%、酸枣仁10~20%、桑叶10~20%、糙米3~10%、陈皮2%~5%,以质量比计(W/W);具体加工步骤为:①将酸枣仁、桑叶进行热水浸提;②将经过步骤①处理后的浸提液过滤后加入龙眼肉、益智仁一起熬煮;③将经过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熬煮至腔体内水沸腾时加入已粉碎的糙米、陈皮继续熬煮至物料呈粘稠的膏状;④将经过步骤③处理后的混合物挤压成型后烘干、冷却、包装。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龙眼食品的加工装置。所述装置结构简单,具备加热、浓缩功能,同时物料在加热过程中不粘壁并能实现充分混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果制品及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龙眼食品及其加工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该方法中使用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龙眼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性平、味甘,有益气壮阳、补益心脾、安神养血、美容润肤等多种功效,中医记载可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产后身体虚弱等症。此外,大量的研究表明,龙眼还具有抗应激、抗焦虑、影响内分泌、抗氧化、抗菌、抗衰老和抗肿瘤、増强免疫、调节睡眠等功效。
益智仁为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等症。
酸枣仁为药食两用资源,中医记载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功效,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等症。
桑叶系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是常用的药食两用食物,桑叶味苦、甘、性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等用途。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桑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菌消炎及抗氧化等功效。
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为传统药食两用资源。中医记载,陈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不同地区产的陈皮功效不同,陈皮在食品工业上常作调味用,具有去腥、开胃、增香作用。
糙米是稻谷脱壳后仍保留了皮层和胚的米粒,与大米相比,糙米不仅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还含有膳食纤维、谷维素、谷胱甘肽、γ-氨基丁酸、米糠多糖、二十八烷醇、肌醇等多种促进人体健康的功能因子。将糙米粉碎熟化处理后可作为食物的粘结剂,既提供特定的营养,又可改善产品的质构。
当前,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孩的智力发育、青年或老年人的高质量睡眠成为每个家庭日常生活的追求,用药食两用资源开发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既可以满足社会对老少二个群体健康生活和智力发育的需要,又可以提高老少群体适应社会、增加或避免社会财富损耗,提高生活质量。
保健食品适应于特定人群,而且也不适宜长期食用。开发具有一定功能、能长期食用、药食同源的普通食品是社会家庭的需要。常用的果蔬原料功能成分提取方法为溶剂提取法,用水加热提取后浓缩再加入各类辅料、挤压成型、杀菌、包装做成的各类条状、块状的即食食品营养丰富、携带方便。现有浓缩工艺中如浆液浓度高时普通存在易焦糊、物料倾倒不方便的现象,一般浓缩的热源为电加热或锅炉,设备整体投资大,不适宜于小型工厂或家庭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眼食品及其加工方法,可作为老少皆宜长期食用且药食同源的普通食品。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方法中方便使用的加工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龙眼食品,其配方为:龙眼肉50~60%、益智仁10~20%、酸枣仁10~20%、桑叶10~20%、糙米3~10%、陈皮2%~5%,以质量比(W/W)计。
一种龙眼食品加工方法包含下步骤:
(1)将酸枣仁、桑叶进行热水浸提;
(2)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浸提液过滤后加入龙眼肉、益智仁一起熬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99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