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SoC的FPGA验证平台和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8805.5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9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会权;张光达;黄安文;戴华东;陈任之;张鸿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398 | 分类号: | G06F30/398;G06F30/3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7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soc fpga 验证 平台 方法 | ||
一种面向SoC的FPGA验证平台,所述验证平台包括:上位机和FPGA;所述上位机通过串口与FPGA连接;所述FPGA包括片上验证逻辑,待验证SoC与所述FPGA的片上验证逻辑连接,并烧录在所述FPGA上;所述上位机用于通过串口向FPGA的片上验证逻辑发送指令序列,并读取FPGA的片上验证逻辑返回的响应信号,根据所述响应信号对待验证SoC进行验证;所述FPGA的片上验证逻辑用于根据所述上位机发送的指令序列,生成对待验证SoC的测试激励,并采集待验证SoC的响应信号,发送给上位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在待验证SoC上挂接真实的外设,适应各种SoC测试验证场景,可复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oC验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SoC的FPGA验证平台和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是指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由于集成了包括处理器、加速器、总线、存储资源、外设接口等组件,芯片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提升。SoC的出现使得专用集成芯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复杂度以指数增长,这使得验证工作成为芯片设计中的关键瓶颈,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验证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FPGA是一种半定制电路,其中的硬件逻辑可由用户编程决定,通过FPGA对SoC进行验证相比仿真验证具有如下优势:(1)仿真验证的性能难以达到MHz量级,而FPGA验证的性能至少在百MHz量级,对于SoC设计的验证,采用FPGA可以极大地节约时间成本。(2)在仿真环境下,难以模拟出片上系统的真实应用场景,而通过FPGA验证提供了真实芯片的一个近乎精确的的复制品,且通常也足够便携,可用于现场测试。(3)SoC一般需要嵌入式软件,而FPGA验证提供了硬件-软件协同开发和验证的最有效方法。
FPGA验证的一般方法是将待验证的SoC综合并烧录到FPGA芯片,相当于将FPGA芯片变成了SoC芯片的一个复制品,然后在FPGA开发板上挂接各种外设,在真实应用场景下对SoC的逻辑功能进行验证。然而,上述FPGA验证方法对于片上系统(SoC)的验证而言,存在如下不足:
·引脚资源消耗大:片上系统,SoC不同于一般的硬件逻辑,其外设接口往往相当丰富,将SoC直接烧录到FPGA上生成SoC芯片复制品的验证方式,SoC设计中的引脚需要映射到FPGA引脚上,往往需要占用FPGA开发板相当多,可达近百个的引脚资源,现市场上大部分FPGA开发板难以满足需求。
·灵活性不高:为模拟出SoC真实使用场景进行验证,需要灵活生成各种测试激励,尤其是针对不同的外设接口和总线类型,需要生成对应通信协议的接口/总线事务,传统的FPGA验证方法为模拟出真实场景,往往需要在接口处挂载相应外设或总线,验证成本高、难度大且灵活性不高。
·可复用性不高:现有的FPGA验证方法缺乏标准化,针对一套SoC搭建的验证环境难以应用到另一套SoC的验证中。
因此,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FPGA上提供定制化片上验证逻辑,再将待验证SoC与片上验证逻辑连接并烧录到FPGA上的验证方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SoC的FPGA验证平台和验证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面向SoC的FPGA验证平台,所述验证平台包括:上位机和FPGA;所述上位机通过串口与FPGA连接;
所述FPGA包括片上验证逻辑,待验证SoC与所述FPGA的片上验证逻辑连接,并烧录在所述FPGA上;
所述上位机用于通过串口向FPGA的片上验证逻辑发送指令序列,并读取FPGA的片上验证逻辑返回的响应信号,根据所述响应信号对待验证SoC进行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8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