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8776.2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9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岳坤;陈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14 | 分类号: | F28C1/14;F22B33/18;F2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秦佩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冷器 余热 回收 系统 | ||
1.一种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空冷器,所述空冷器包括喷淋器、出气口和底座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连接排气管道,所述底座水箱连通中继水箱;
所述排气管道的末端连通蒸汽负载管道,排气管道和蒸汽负载管道之间连接凝结水排放管,所述凝结水排放管呈U形,其上端的2个接口分别与排气管道和蒸汽负载管道连通,其下端的1个接口与中继水箱连通,所述蒸汽负载管道的末端连接蒸汽负载;
所述中继水箱通过循环管路与底座水箱连通,所述循环管路内设循环泵,中继水箱内置蒸发器,其一侧设置导热液第一储罐和导热液第二储罐,所述导热液第一储罐与蒸发器之间通过导热液回流管路连通,并通过导热液供给管路与供热负载的前端连接,所述导热液第二储罐与蒸发器之间通过导热液送给管路连通,并通过导热液回收管路与供热负载的末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通过喷淋水供给管路与底座水箱连通,所述喷淋水供给管路上接供给水泵,向喷淋器供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负载包括但不限于蒸汽加热器和空调,其末端连接冷凝水回收管道,所述冷凝水回收管道与中继水箱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负载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和加热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液送给管路和导热液供给管路上均设有泵,导热油沿导热液第二储罐→导热液送给管路→蒸发器→导热液回流管路→导热液第一储罐→供热负载→导热液回收管路→导热液第二储罐的方向进行循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中设置轴流风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器还包括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开口呈斜向上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的余热回收方法如下:
空冷器启动时,喷淋器自底座水箱抽取喷淋水,对空冷器内的管束和翅板进行降温,喷淋水吸热,部分喷淋水吸热收下落回到底座水箱内,其余喷淋水则吸热蒸腾,形成高温水蒸气自出气口进入排气管道;
进入排气管道内的高温水蒸气通过蒸汽负载管道送入蒸汽负载,进行制热,制热后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回收管道回流至中继水箱;
导热油自导热液第二储罐进入蒸发器,对中继水箱内的水进行吸热制冷,形成高温导热液,随后回流至导热液第一储罐,导热液第一储罐内的高温导热液送入供热负载,进行制热,制热内的冷却导热液回收至导热液第二储罐,并重新送入蒸发器,继续吸热制冷;
底座水箱与中继水箱之间通过循环管路进行喷淋水的循环,并通过喷淋器持续喷淋,对空冷器内的管束和翅板进行降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进入排气管道内的高温水蒸气极少量发生凝结,形成凝结水,凝结水进入凝结水排放管内,送入中继水箱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空冷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水箱上设有补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补水管和排水管上均设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87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