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教室LED灯光的护眼和健康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7553.4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3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锦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10 | 分类号: | H05B45/1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赵晓琴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教室 led 灯光 护眼 健康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教室LED灯光的护眼和健康处理方法,涉及LED灯光控制技术领域。该教室LED灯光的护眼和健康处理方法,包括led灯、红外传感器、光感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析单元、电力供应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与灯光计时单元,所述红外传感器、光感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均与led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分别与红外传感器、光感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连接,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与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本发明,通过对所有的LED灯进行远程控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LED灯的开关以及控制LED灯的照度值,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避免亮度过大引起不适或者伤害眼睛,有利于保护学生眼睛的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灯光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教室LED灯光的护眼和健康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
LED灯具有良好的节能以及环保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大领域中,目前,各级学校的教室中基本都是安装的LED灯,照明亮度好,价格便宜,但是,教室中所有的LED灯一般都是通过按钮开关控制,无法通过物联网无线技术控制其开关,更加不能控制LED灯的照度值,容易造成学生眼睛疲劳与不适,同时现有的LED灯节能功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教室LED灯光的护眼和健康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教室LED灯光的护眼和健康处理方法,包括led灯、红外传感器、光感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析单元、电力供应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与灯光计时单元,所述红外传感器、光感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均与led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分别与红外传感器、光感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连接,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与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分析单元、电力供应单元和灯光计时单元均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
其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声音传感器检测到教室外的指定范围内存在人声时,所有检测到声音的传感器全部将该信号发送到数据采集单元,同时数据采集单元通过光感传感器检测环境中的光照强度,然后数据采集单元将所有的信号分类集中发送到数据分析单元,首先数据分析单元分析出光照强度是否小于设定值,当小于时,数据分析单元分析出哪一个声音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最强,然后发送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发送开灯指令给电力供应单元,电力供应单元控制对应的led灯打开;
S2、led灯开启之后,灯光计时单元开始计时,计时时间达到设定值之后,如果红外传感器没有探测到有人进入教室,则灯光计时单元通过中央处理单元,电力供应单元控制对应的led灯开闭;
S3、当红外传感器探测到指定范围内有人时,数据采集单元通过光感传感器检测环境中的光照强度,然后数据采集单元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数据分析单元,首先数据分析单元分析出光照强度是否小于设定值,当小于时,电力供应单元控制对应的led灯打开;
S4、led灯的照度基准值自动默认为350lux,led灯开启之后,所有的光感传感器均采集指定范围内桌面的照度值,然后通过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给数据分析单元,数据分析单元将照度值差异情况发送给中央处理单元,然后电力供应单元调节对应的led灯光照强度,使得桌面照度均匀;
S5、中央处理单元控制led灯在6:00-8:30时间内,led灯光色温为5500k,8:30-18:00时间内,led灯光色温为5000k,18:00-次日6:00时间内,led灯光色温在3500k-4000k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锦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锦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75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