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压下测定水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66734.5 | 申请日: | 2020-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夫;曲康;吕万军;吴祥恩;鲁丽;李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郝明琴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下 测定 水中 甲烷 二氧化碳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压下测定水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系统和方法。一种常压下测定水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系统,包括水气分离装置、CRDS分析装置、载气装置和标定装置;水气分离装置用于分离待测水样中的气体;水气分离装置通过第一管路与CRDS分析装置连通;标定装置通过第二管路与CRDS分析装置连通,用于标定CRDS分析装置;载气装置通过第三管路与水气分离装置连通,载气装置通过第四管路与CRDS分析装置连通。一种常压下测定水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系统和方法,具有耗时短、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准确率和精确性高,且受外界干扰较小,可广泛应用于野外和实验室观测,对观测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分布以及其通量的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压下测定水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大气中温室气体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的浓度已经增加到过去80万年来无法相比的水平。尽管大气中CH4的浓度比CO2低约200倍,但在每分子基础上CH4在100年时间范围内对地球变暖的效力是二氧化碳的23倍(Wuebbles,D.J et al.,2002)。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评估温室气体(如CH4和CO2)对大气、海洋、湖泊、海冰和冰川的影响一直是气候研究的首要任务。然而,水生系统中溶解CH4的本地和全球量化以及海洋、湖沼和河流系统中大气总排放量非常复杂,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水体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高精度检测是获得水体甲烷和二氧化碳通量变化的主要手段。
现有技术中,同时在水系统中测得溶解的CH4和CO2数据是基于喷雾室法。然而,这些方法仅适用于长期测量,因为喷雾室方法基于水和分析顶空之间的气体平衡,导致测量时间为几分钟到几小时。目前,国内对于水下溶解CH4和CO2的探测分析主要包括原位激光拉曼光谱仪和基于减压和膜脱气的色谱仪,前者可以用于多种气体的检测,但不适用于痕量气体检测;后者利用多孔氧化物结合色谱柱分离,用于溶解烃类气体检测,测试过程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操作简便、可靠性高、测试精度高的常压下测定水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常压下测定水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系统,包括水气分离装置、CRDS分析装置、载气装置和标定装置;所述水气分离装置用于分离待测水样中的气体;所述水气分离装置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CRDS分析装置连通;所述标定装置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CRDS分析装置连通;所述载气装置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水气分离装置连通,所述载气装置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CRDS分析装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水气分离装置包括水气分离器和气体干燥器;所述气体干燥器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水气分离器的出气端连通,其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CRDS分析装置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一阀门。
优选的,所述水气分离装置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水气分离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上依次设有过滤器、限流阀、流量检测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限流阀位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水气分离器之间的管路段上。
优选的,所述载气装置包括载气瓶,所述载气瓶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水气分离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载气瓶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CRDS分析装置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三阀门,所述第四管路上设有打开或关闭其的第四阀门。
优选的,所述标定装置包括标气瓶、氮气瓶和配气机构,所述标气瓶和氮气瓶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配气机构连通,所述配气机构的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CRDS分析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二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67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阻调节机构及划船机
- 下一篇:一种蜗壳风轮风道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其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