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菊花杀青的循环转料执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6450.6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6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宋根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绿月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32 | 分类号: | F26B17/32;F26B21/00;F26B23/04;F26B25/00;F26B25/04;F26B25/12;F26B25/16;B07B4/00;B07B7/01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鲍文娟 |
地址: | 2466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菊花 杀青 循环 执行机构 | ||
本发明属于菊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菊花杀青的循环转料执行机构,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同轴设置,且内筒穿插于外筒内部,外筒的进料端与内筒的出料端对应设置,且外筒的出料端与内筒的进料端对应设置,外筒的出料端设有风选机构,风选机构的进料端与外筒出料端连通,风选机构具有重向物料出口和轻向物料出口,其中重向物料出口与内筒的进料端连通,轻向物料出口与收集装置连通。本发明采用风选机构将外筒出料端尚未到达杀青要求的菊花与已经符合杀青要求的菊花分离,并将尚未达到杀青要求的菊花导入到内筒中,再由内筒将该部分菊花重新导送到外筒进料端进行二次杀青,确保杀青后的朵菊和胎菊干燥程度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菊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菊花杀青的循环转料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菊花是保健枕中常用的植物填料,与传统用于冲泡的菊花不同,菊花用于植物填料时对外观质量要求不高,一般都是将采集来的鲜菊花进行简单分拣后直接进行加工,因此这种菊花即包含已经开放的朵菊又包含尚未开放的胎菊,朵菊能够提高填料疏松度,而胎菊能够增加填料香气并增强填料的理疗功效。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菊花的香气,填料用菊花一般采用干式杀青,即将菊花放入加热的滚筒中进行翻炒,但这种杀青方式对于填料用菊花而言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胎菊和朵菊的疏展程度不同,因此在杀青过程中存在杀青不均匀的现象,杀青时间过短胎菊无法达到杀青要求,杀青时间过长又会导致朵菊和胎菊表面烧焦,严重影响填料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混合菊花物料杀青均匀性的用于菊花杀青的循环转料执行机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菊花杀青的循环转料执行机构,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同轴设置,且内筒穿插于外筒内部,外筒的进料端与内筒的出料端对应设置,且外筒的出料端与内筒的进料端对应设置,外筒的出料端设有风选机构,风选机构的进料端与外筒出料端连通,风选机构具有重向物料出口和轻向物料出口,其中重向物料出口与内筒的进料端连通,轻向物料出口与收集装置连通。
所述外筒的出料端设有转料机构,所述转料机构被装配为能够将外筒底部的物料提升至外筒顶部并将物料投放至位于外筒顶部的风选机构进料端内。
所述转料机构包括内筒外壁上沿内筒径向凸申设置回转臂,以及安装在回转臂端部的料斗,所述料斗远离内筒的一侧与外筒内壁贴合,料斗靠近内筒的一侧设有开闭式设置的卸料门,料斗回转方向的前侧设有进料口;料斗具有第一状态即卸料门闭合的状态,以及第二状态即卸料门开启的状态,料斗常态下处于第一状态,外筒顶部设有当料斗回转至该顶部时能够将料斗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触发机构,所述风选机构的出料端位于第二状态下的料斗的下方。
所述卸料门与料斗回转方向的后侧边缘铰接,卸料门固接有一摆杆,摆杆的端部设有导轮,导轮的轴线与卸料门的铰接轴平行,触发机构包括料斗回转路径上设置的引导条,所述导轮与引导条构成滚动配合,所述引导条两端与内筒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不相等,使导轮沿引导条滚动过程中会在内筒径向上发生偏移,该偏移动作驱动摆杆摆动并驱动卸料门由闭合状态翻转为开启状态;所述卸料门与料斗之间设有扭簧,扭簧被装配为其弹力能够驱使卸料门由开启状态向闭合状态翻转。
料斗回转方向的后侧壁上设有排料抓,所述排料抓与卸料门固接,当卸料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排料抓与料斗的后侧壁平齐,当卸料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排料抓向料斗内翻转至卸料门原来所在位置用于将料斗内的物料推出。
所述卸料门和排料抓均为梳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绿月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绿月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64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