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底质改良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6356.0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0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曾子涵;谢菁;季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玉仙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底质 改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底质改良剂,包括多孔质容器,所述的多孔质容器内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污泥改善剂,空腔上设有密封口,所述的密封口用于填装污泥改善剂;所述的多孔质容器表面涂覆生物降解层,所述的生物降解层为多孔结构。本发明的原位底质改良剂,可防止浮泥产生的同时,持续释放底泥改良剂,同时可对有害微生物进行消除、促使有益微生物种群繁殖,抑制重金属,防止硫化氢的产生,促进生态系统构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底质改良剂,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河湖流域水环境恶化,水底有机淤泥堆积,其营养盐的如氮磷等的释放溶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水体恶臭不断,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质量。
目前常规的底泥污染处理方式有清淤、采用干净的土壤及砂石进行覆盖以及直接投加投加粒状化学药剂或者微生物菌剂。
机械清淤的方式,虽然可以快速便捷的将污染物从水体中清理出去,但是存在损害底栖动物和破坏水草以及原有的生态系统的致命缺陷,最关键的是清理出来的恶臭污泥的处置很困难,处置费用大;
采用良性土壤或砂土覆盖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挡淤泥中污染物的反释放,但是该方式会导致河床太高,水深减少,河道或水库的储水能力降低,不利于行洪防洪;
还有就是向水体中投放粒状化学药品,如硝酸钙和氧化钙等,但是无法定量投加,并且无专业的工具和设备投加,往往为了达到底泥污染处理效果,需要过量投加药剂,从而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粒状化学药剂的溶解速度也难以控制;
向水体中投加微生物,如若水体有流动性,微生物则会随着水流流走,起不到污染物去除效果;若是在静止水体中,则因为外来投加的微生物进入污染的水体中,存在一些有毒有害病原体生物,导致投加进来的底泥微生物难以存活,同样微生物降解污染的能力也不能达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底泥污染处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底质改良剂,可防止浮泥产生的同时,持续释放底泥改良剂,同时可对有害微生物进行消除、促使有益微生物种群繁殖,抑制重金属,防止硫化氢的产生,促进生态系统构建。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原位底质改良剂,包括多孔质容器,所述的多孔质容器内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污泥改善剂,空腔上设有密封口,所述的密封口用于填装污泥改善剂;所述的多孔质容器表面涂覆生物降解层,所述的生物降解层为多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孔质容器的开孔直径为5μm-10μm。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孔质容器为多孔质球形容器或多孔质圆柱形容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孔质球形容器的内直径为20~60mm,壁厚为10~2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孔质圆柱形容器的外径为50~75mm,壁厚为10~2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孔质容器通过黏土和底泥改善材料烧结而成,所述的底泥改善材料为贝壳粉、硝酸钙或氧化钙中的一种。本发明通过将底泥改善材料烧结在黏土中,一方面利于黏土在烧结过程中进行成孔,另一方面,当底质改良剂在作用过程中,本发明的底泥改善材料也能够缓慢释放到水中,发挥改善底泥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孔质容器具体是将黏土、底泥改善材料和水按照2-6:(0.5-1.2):(0.5-1.2)比例混合后,在800-1200℃进行烧结。
进一步地,所述的黏土的粒径为0.002-0.05mm。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物降解层的厚度为3~5mm,孔径为1μm-5μm,所述的生物降解层为甲壳素、聚氨基酸、骨胶或明胶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63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