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6276.5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3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许彬荣;陈彩红;唐自强;王士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控环境再生能源(张家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4;C02F3/30;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汤婷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金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污水 生物 处理 ac sbr 运行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进水工序,反应池内预留有高浓度活性污泥混合液以及悬浮填料,污水流入反应池,不排放处理水;S2达到预定容积后,进行曝气并搅拌;S3沉淀工序,静止沉淀;S4排水工序,排出上清液;S5待机工序,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搅拌。本发明通过悬浮填料作为生物附着载体增加微生物的量,延长污泥龄并组成新老污泥充分存在有效降解有机物和难降解有机物并让生物反应池稳定运行,又因悬浮填料的生物膜中厌氧层、缺氧层、好氧层顺序结合,起到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有效降低氨氮和总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SBR工艺在污泥浓度上把握不准对有机物降解不彻底,当MLSS维持在2600毫克每升时此时活性污泥就要采取控制措施,通过排泥提高活性降低污泥龄,但每一批次活性污泥从新生到老化经历自身的生命周期,给有机物降解带来很大的波动性。轻微的造成COD小幅上涨,泡沫增多,重则造成COD排放超标,泡沫封池,有很大安全隐患和感官污染。SBR工艺有机物的降解规律与推流式曝气池类似,推流式曝气池是空间(长度)上的推流,而SBR反应池是时间意义上的推流。由于SBR工艺有机物浓度是逐渐变化的,在反应初期,池内有机物浓度较高,如果供氧速率小于耗氧速率,则混合液中的溶解氧为零,对单一的微生物而言,氧气的得到可能是间断的,供氧速率决定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随着好氧进程的深入,有机物浓度降低,供氧速率开始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开始出现,微生物开始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成为影响有机物降解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耗氧与供氧的关系来看,在反应初期SBR反应池保持充足的供氧,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速度,随着溶解氧的出现,逐渐减少供氧量,可以节约运行费用,缩短反应时间。SBR反应池通过曝气系统的设计,采用渐减曝气更经济、合理一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S1进水工序,反应池内预留有高浓度活性污泥混合液以及悬浮填料,污水流入反应池,不排放处理水;
S2达到预定容积后,进行曝气并搅拌;
S3沉淀工序,静止沉淀;
S4排水工序,排出上清液;
S5待机工序,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搅拌。
优选的,在上述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中,所述悬浮填料为活性炭悬浮颗粒。
优选的,在上述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中,所述悬浮填料为8-10cm悬浮圆球内置聚氨酯海绵。
优选的,在上述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中,所述悬浮填料为圆柱体MBBR载体。
本发明通过悬浮填料作为生物附着载体增加微生物的量,延长污泥龄并组成新老污泥充分存在有效降解有机物和难降解有机物并让生物反应池稳定运行,又因悬浮填料的生物膜中厌氧层、缺氧层、好氧层顺序结合,起到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有效降低氨氮和总磷;悬浮填料和活性污泥组合在一起,既能降解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水又能减少泡沫与剩余污泥又操作简单、可靠,降低了污水的生产运行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SBR工艺的基本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控环境再生能源(张家港)有限公司,未经北控环境再生能源(张家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6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橡胶塞二次硫化摆放装置
- 下一篇:轧制重载变形区动态接触换热模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