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UV固化环保型的热膨胀性微球制备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6031.2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1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恺;杨昕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恺 |
主分类号: | C08J9/20 | 分类号: | C08J9/20;C08J9/08;C08F2/48;C08F2/18;C08F220/44;C08F220/14;C08F220/54;C08F220/06;C08F214/08;C08F222/14;C08F220/5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21418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uv 固化 环保 热膨胀 性微球 制备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制备UV固化环保型的热膨胀性微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V固化环保型的热膨胀性微球是通过油相涂覆单元和水相分散及UV固化单元制备得到的;
所述的油相涂覆单元它包括鼓泡釜一(1)、真空进料阀一(2)、抽真空阀一(12)、干燥空气鼓泡阀(3)、油相液体循环阀(4)、温度表阀一(5)、压力表阀一(6)、窥视孔阀一(7)、鼓泡环(8)、卸料阀一(9)、排空阀一(10)、过滤阀(11)、真空控制阀一(1-2)、油相循环回流阀(13)、缓冲罐一(14)、布袋式过滤器一(33)和控制阀一(35);
所述的鼓泡釜一(1)的底部设置有鼓泡环(8);鼓泡釜一(1)的出气口与抽真空阀一(12)的进气口连通;鼓泡釜一(1)的进料口处设置有真空进料阀一(2);干燥空气进气管管道的进气口置于鼓泡釜一(1)外部,出气口与鼓泡环(8)进气口连通,且在鼓泡釜一(1)外部的气体管道上设置有干燥空气鼓泡阀(3);
鼓泡釜一(1)底部的出料口与卸料阀一(9)的进料口连通,卸料阀一(9)的出料口分别与排空阀一(10)的进料口和过滤阀(11)的进料口连通,过滤阀(11)的出料口与布袋式过滤器一(33)的进料口连通;布袋式过滤器一(33)底部的物料再循环出料口与缓冲罐一(14)的进料口连通,在布袋式过滤器一(33)与缓冲罐一(14)之间设置有油相循环回流阀(13);缓冲罐一(14)的出液口与鼓泡釜一(1)的进液口连通,缓冲罐一(14)与鼓泡釜一(1)之间设置有控制阀一(35)、油相液体循环阀(4)、温度表阀一(5)、压力表阀一(6)和窥视孔阀一(7);
所述的水相分散及UV固化单元包括真空进料阀二(15)、抽真空阀二(16)、干燥N2鼓泡阀(17)、水相液体循环阀(18)、温度表阀二(19)、压力表阀二(20)、窥视孔阀二(21)、鼓泡环二(22)、卸料阀二(23)、排空阀二(24)、水相悬浮液输出阀(25)、微通道反应器流量控制阀(26)、UV固化微通道反应器(37)、真空控制阀二(29)、水相循环回流控制阀(30)、缓冲罐二(32)、控制阀二(31)、鼓泡釜二(36)和布袋式过滤器二(38);
布袋式过滤器一(33)的出料口与真空控制阀一(1-2)的进料口连通,真空控制阀一(1-2)的出料口与鼓泡釜二(36)的进料口连通,布袋式过滤器一(33)与鼓泡釜二(36)之间设置有真空控制阀一(1-2)和真空进料阀二(15);鼓泡釜二(36)的出气口与抽真空阀二(16)的进气口连通;干燥N2进气管管道的进气口置于鼓泡环二(22)外部,出气口与鼓泡环二(22)的进气口连通,且在鼓泡釜二(36)外部的干燥N2进气管管道上设置有干燥N2鼓泡阀(17);鼓泡釜二(36)底部的出料口与卸料阀二(23)的进料口连通;卸料阀二(23)的出料口分别与排空阀二(24)的进料口和水相悬浮液输出阀(25)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的水相悬浮液输出阀(25)的出料口与微通道反应器流量控制阀(26)的进料口连通;微通道反应器流量控制阀(26)的出料口与UV固化微通道反应器(37)的进料口连通;UV固化微通道反应器(37)的出料口与布袋式过滤器二(38)的进料口连通;布袋式过滤器二(38)底部的物料再循环出料口与缓冲罐二(32)的进料口连通,在布袋式过滤器二(38)与缓冲罐二(32)之间设置有水相循环回流控制阀(30);缓冲罐二(32)的出料口与鼓泡釜二(36)的进料口连通,且在缓冲罐二(32)与鼓泡釜二(36)之间设置有控制阀二(31)、水相液体循环阀(18)、温度表阀二(19)、压力表阀二(20)和窥视孔阀二(21);布袋式过滤器二(38)的成品出口处设置有真空控制阀二(29);
所述的UV固化微通道反应器(37)内设置有UV固化灯一(27)和UV固化灯二(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恺,未经杨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603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线切割取样机
- 下一篇:聚乙二醇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