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65656.7 | 申请日: | 2020-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1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周士吉;周文;孔华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7/10 | 分类号: | H04L47/10;H04L9/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江陵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前置设备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虚拟传输线路,并行发送的布控对象数据;其中,布控对象数据通过前端采集设备采集得到;前端采集设备和前置设备均部署在外部网络中;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虚拟传输线路,向部署在内部网络中的布控平台并行发送所述布控对象数据。采用本申请上述方案,在存在网闸的场景下,外部网络中的前置设备能够高并发的向内部网络中的后置设备发送布控对象数据,而内部网络中的后置设备又能将获取的布控对象数据高并发的发送到布控平台,使得布控平台能及时获取前端采集设备采集的布控对象数据,保障布控对象数据在外网与内网之间传输实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已经逐渐成为安全防范行业的主流,尤其是在道路交通行业中。车辆或行人的布控系统是最常用的一个系统平台,在平台上能展示过车数据和图片,具备车辆或行人的布控抓捕、路线分析、车辆或行人的统计等功能,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将布控数据上传到车辆或行人的布控系统。
由于涉及到网络传输,因此对网络安全十分重视,在组网中引入网闸,网闸可将组网分割两部分,一部分是外网,一部分是内网,类似前端相机、工控机等设备都在外网,而车辆或行人的布控系统平台则在内网。虽然,网闸保障了组网中网络的安全性,但它却让整个组网复杂化,在将过车数据和抓拍的图片等布控数据从外网穿越进内网并上传到车辆或行人的布控系统平台时,可能会出现过车数据和抓拍的图片等布控数据的延迟上传,导致布控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将在外网中采集的车辆数据或行人数据快速上传到内网中的车辆或行人的布控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由部署在内部网络中的后置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前置设备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虚拟传输线路,并行发送的布控对象数据;其中,所述布控对象数据通过前端采集设备采集得到;所述前端采集设备和所述前置设备均部署在外部网络中;
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虚拟传输线路,向部署在内部网络中的布控平台并行发送所述布控对象数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布控对象数据处理装置,配置于部署在内部网络中的后置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前置设备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虚拟传输线路,并行发送的布控对象数据;其中,所述布控对象数据通过前端采集设备采集得到;所述前端采集设备和所述前置设备均部署在外部网络中;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虚拟传输线路,向部署在内部网络中的布控平台并行发送所述布控对象数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前端采集设备、前置设备、后置设备和布控平台,所述前端采集设备和前置设备部署在外部网络中,所述后置设备和布控平台部署在内部网络中;其中,
所述前端采集设备配置为,采集并发送布控对象数据;
所述前置设备配置为,接收所述前端采集设备发送的所述布控对象数据,并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虚拟传输线路,向所述后置设备并行发送布控对象数据;
所述后置设备配置为,获取所述前置设备并行发送的布控对象数据,并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虚拟传输线路,向部署在内部网络中的所述布控平台并行发送所述布控对象数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56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