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敏打印机分段打印方法、装置及热敏打印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5583.1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2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炜煌;常广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炜煌打印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32 | 分类号: | B41J2/32;B41J29/39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洪铭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深圳市寮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敏 打印机 分段 打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敏打印机分段打印方法、装置及热敏打印机,涉及打印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将热敏打印机的加热区域在横向上平均划分为N段子区域,加热区域包括M个加热点,则每段子区域包括M/N个加热点;分别统计每段子区域的待加热点数;根据每段子区域的待加热点数对N段子区域进行分组,使得每组的子区域最多且每组的总待加热点数≤M/N;根据分组进行加热打印。本发明将热敏打印机的加热区域分成N段,分别统计每段的待加热点数,根据每段的待加热点数再进行分组,最后按照分好的组进行加热打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待加热点数很少也分N段进行打印使得打印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先分段再分组最后打印的方式,减少了打印次数,提高了打印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敏打印机分段打印方法、装置及热敏打印机。
背景技术
目前热敏打印机的原理为用于显色的热敏片配合用于进纸的步进电机,完成逐行加热打印,具体以2寸宽度的热敏片为例,热敏片结构原理为:将384个发热电阻排列于一条直线上,384个发热电阻的控制信息以二进制流,通过SPI接口传入热敏片,当工作时,根据需要打印的图案,对需要显色的位置的发热电阻进行加热,紧贴于热敏面的热敏纸受热变色,实现一个点的打印输出,一行384个点同理,积点成线,则得到一幅打印图案中的一行内容。然后步进电机将打印纸纵向移动一点距离,重复以上操作,积线成面,如此循环N次,即得到384点*N行幅面的图案。
每个加热电阻的加热电流约50mA,当打印全黑的一条直线时,384点同时加热,总电流将达到19A,这极大增加了电源及PCB线路负荷。为此,热敏片设计了分段加热功能,将384个发热电阻自左至右平分为M段,工作时分别控制M段依次进行加热,以达到降低总电流的目的。当需要打印一行384个黑点时,分M段打印,每段384/M点自然合适,但当一行中只有寥寥数点,但却分散在M段当中,如果仍按照M次加热的方式,则未免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利用打印机电路功率承载能力的同时提高打印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敏打印机分段打印方法、装置及热敏打印机,减少打印次数,提高打印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敏打印机分段打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热敏打印机的加热区域在横向上平均划分为N段子区域,所述加热区域包括M个加热点,则每段子区域包括M/N个加热点;
分别统计每段所述子区域的待加热点数,每段所述子区域的待加热点数小于等于M/N;
根据每段所述子区域的待加热点数对所述N段子区域进行分组,使得每组的所述子区域最多且每组的总待加热点数≤M/N;
根据上述分组进行加热打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根据所述每段子区域的待加热点数将所述N段子区域重新分组,使得每组的子区域个数最多且每组的总待加热点数P≤M/N,具体包括:
(1)确定待加热点数最大的子区域为第一子区域;
(2)判断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待加热点数是否小于M/N,若否,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4);
(3)将每个所述第一子区域作为一组,返回步骤(1);
(4)确定剩余子区域中待加热点数最大的作为第二子区域;
(5)判断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待加热点数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待加热点数之和是否小于M/N,若是,执行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7),若等于M/N则将所述第一子区域与所述第二子区域作为一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炜煌打印机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炜煌打印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55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模板
- 下一篇:一种同轴多振子变源超声波换能器及测试系统